2010年暑假,潘石雲來到縣城姑姑家。雲和縣有許多玩具廠,潘石雲想找一家廠打工。
可廠老闆們看到當時才1.4米的他,怕惹上僱傭童工的嫌疑,紛紛拒絕。
潘石雲想到撿廢品賣錢。他跑回姑姑家,找來一隻編織袋……
姑姑知道他撿廢品的事,已是好幾天後了。她進雜物間時,看到了堆成小山的廢紙和塑膠瓶,便讓姑父幫忙運到廢品收購站去賣。賣得的15元,是潘石雲掙到的第一筆錢。
此後,潘石雲早出晚歸,穿梭大街小巷撿廢品賣。
後來,他又找到一個活——去玩具廠拿點木質玩具零件,在家裡簡單加工,賺點手工錢。
那個暑假,他掙了1000多元。
此後每個暑假,他都做些玩具加工的零活,掙的錢逐年增加:2011年2年4000元……
每一個寒假和雙休日,他就去撿廢品。
去年暑假,16周歲的潘石雲進玩具廠打工。玩具廠白天上班8小時,晚上加班3個半小時。潘石雲早上帶了米和幹菜到廠裡,中午和晚上蒸一蒸吃,每天深夜才回家。
他說,每天中午只用半小時吃飯,還可以多幹一小時。
還債的錢一部分來自幹零活和撿廢品,還有一部分是從低保和各類補助中省下的。
這些年來,潘石雲和爺爺一個硬幣一個硬幣地省。他身上穿的除了校服,都是人家送的舊衣。
去年初中畢業後,潘石雲進入雲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為省菜錢,他每頓只買兩個素菜。後來他想到一個更省錢的辦法:找個同樣貧困的同學拼菜。兩人把錢打到同一張卡上,一頓飯買三個菜一起吃。
原本平均每週50元的菜錢,也因此降到了兩周75元左右。
一邊掙一邊省,攢了點錢就去還債。從2011年開始,他將債務進行分類:“500元以上分兩次還,1000元以上分三次以上還。”
讓他感動的是,每次他把錢送到債主家,人家都不肯要:“你還小,這點錢不急,以後再也沒關系。”甚至有人說,父債子還無法律依據,未繼承父親的遺産,你沒必要替父還債。
可他說,欠債還錢父債子還天經地義,何況,那些都是“爸媽最困難時伸出援手的好人”。
每一筆債,他至少要送兩次、甚至三次以上,對方才勉強收下。
就這樣,從父親去世至今6年,潘石雲還清了父親手裡借來的3萬元債。
今年9月,潘石雲當選雲和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會主席。他的文化和專業綜合成績名列全班第二。
老師們都希望他畢業後繼續念書,可他卻想盡快畢業,早日踏入社會打工掙錢,好好照顧已經87歲的爺爺。
現在這個社會居然還有這樣珍貴品質的人,李卓也是打心眼裡佩服,這樣的人不正是自己需要的嘛。
李卓決定給這個叫做潘石雲的孩子一個不一樣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