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官員們因為章仲衡率先提出反對意見而爭吵不休, 認為蝗蟲不應該主動除滅的居然不少,甚至有官員說殺蟲過多有傷天和。
兵部尚書聞言第一個站出來反駁這等荒唐的論調, 指責道:“明明可以提早準備除滅蝗蟲,卻任由其發展成災,吃光糧食,令百姓無糧可吃, 饑荒四起!恕我直言,諸位大人和我大齊的百姓有何深仇大恨,非要置他們於死地,置國家安危不顧?!”
被指責的官員面紅耳赤, 這麼一大滅蝗不對,否則不就是承認自己不顧百姓死活不顧國家安危嗎?
大司農趁機道:“古往今來從未有過預知災害的例子發生過,我大齊乃是頭一例, 若真是天降之災,我等凡人又豈能參破?既然讓我等知道,那就表示上天認為我大齊不該遭逢此難!是以,臣認為應當順應天意, 除滅蝗蟲!”
兵部尚書:“臣附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滅蝗的主張不容反駁,泰安帝畢竟才是最終的決策者, 兵部尚書和大司農等官員的主張有理有據, 護的是百姓和國之根本, 泰安帝理所當然的駁回了反對意見, 與眾臣擬定方案, 把對付蝗蟲的辦法發往全國各地,並且安排官員去與趙小禾談引蟲煙草的交易。
至於有些人提到的趙小禾應該主動的感恩戴德把除蟲煙草的配製辦法貢獻出來的意見,被泰安帝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甚至之前反對滅蟲的那些官員也都忍不住看傻子的眼神看提這個蠢主意的人。
自古以來對於任何手藝和秘方所有人預設都是除了本門絕不外傳的規矩,不管心裡是怎麼想的,誰也不會說要人家白白的把自己的獨門技藝白拿出來,就算扣為國為民這麼一大頂帽子也不行,否則一旦開了個這頭,以後有人有樣學樣,打著這樣冠冕堂皇的名號,要求他們把自家裡的密不外傳的東西拿出來,他們是給還是不給?
文武百官無不在心裡罵這家夥蠢蛋,一看是個新晉的官員,呵,從今天開始仕途也就到頭了吧。
這是個小插曲,在泰安帝出言訓斥過後,誰也沒再把它放在心上。
事成定局,再跟陛下唱反調沒有任何意義,不能討好左相不說,還會在陛下面前留下極差的印象,所以泰安帝拍板後朝堂裡就再也沒了不和諧的聲音。
包括章仲衡。
章仲衡的意見被無視了徹底,退朝後又有諂媚的官員湊到跟前來迎合他,結果馬屁個個拍到馬腿上,不敢說皇帝的壞話,就東拉西扯,扯到兵部尚書和大司農,扯到近來在民間頗出風頭的年輕道士,沒忍住把趙小禾的所作所為當做民間奇人異事給章仲衡八卦了一回……聽的章仲衡心情更差,呵斥道:“這等邪門歪道,以後休要在我面前再提!”
等心情極差的回到了家中,發現他夫人王氏給他弄了一桌子好酒好菜。說是見他最近胃口一直不好,有點著急,聽說京城一家酒樓新出了不少菜式,做法別出心裁,與眾不同,許多菜餚都聞所未聞,王氏感興趣,便叫人去泰興樓訂了一桌好菜送上門,好叫丈夫嘗一嘗,希望他能恢複胃口。
章仲衡心情這才好了一些:“夫人有心了。”
本來章仲衡也沒抱太大希望,不過是夫人一片好心他不忍心浪費,已經做好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裝作恢複了一點胃口的樣子來寬夫人的心……結果一開動,不小心就吃撐到了。
雖然王氏表情如常,沒表現出來嘲笑他的意思,但章仲衡仍然覺得尷尬。
王氏善解人意的說自己有點撐到想去散步消食,請章仲衡陪她,章仲衡從善如流的答應,多年來頭一次沒有在飯後立刻去處理公務,而是陪著夫人一起慢悠悠的在家中散步。
夫妻倆一起散步肯定得聊點什麼,兩人都是老夫老妻了,能聊的共同話題無非是孩子,王夫人提到待字閨中的小女兒,忍不住嘆口氣:“這孩子正和我鬧別扭呢。”
小女兒到了議親的年紀,章仲衡雖然已經嫁了三個女兒,但因為小女兒跟他最親近,所以對小女兒自然多了些關注,私底下也和王氏一起為小女兒的婚事發過愁,挑來挑去都不滿意。
一聽王氏說女兒鬧別扭了,章仲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婚事相關的問題:“又是為了不想嫁人的事?”
“那倒不是。”王氏愁眉苦臉道,“若是這個就好了,她呀,最近吃多了糖,牙疼肚子疼,找了大夫也沒用,後來聽人說濟世堂的潘大夫醫術高明,我就把潘大夫請來給她看了,你猜是怎麼著?”
章仲衡條件發射的想斥責她賣什麼關子,猛地想起來這是自己夫人,不是下屬,頓了一下,配合道:“怎麼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