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書接上文。
中秋過後的這一天,天氣晴朗,惠風和暢,正是一個戶外活動的好日子。
這一天對於組建不久的紅軍來說,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今天在教場上將要舉行一場軍中比武大會。這是林星為了檢驗一個多月以來,紅軍士兵的訓練成果,和分析紅軍戰鬥力情況的一次摸底比武。
經過一個月的招兵買馬,如今紅軍人數已經擴大到四千人,共八營,每營五都,每都一百人。之所以能擴張如此迅速,朝廷的大力支援功不可沒。林星一道奏摺上去,直言浙江盜賊風起,有造反的勢頭,朝廷立刻撥款招兵買馬,擴充軍力,謹防民變。
至此,林星深刻體會到,宋朝的皇帝確實是重文輕武,骨子裡缺少戰鬥的血液,崇尚和平,不喜戰爭。他們的觀點是,只要沒有到了“不得不打”的地步,就盡量不打,否則勞民傷財,生靈塗炭,不是什麼好事。
愛好和平到底是好是壞,林星不做評論。不過皇帝有個好習慣,林星還是很贊賞的。那就是未雨綢繆,只要一察覺到有危險的存在,就會進入備戰狀態,當然,只備戰,不開戰。
所以,林星得益於朝廷的“未雨綢繆”政策,得了不少軍費,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補充戰鬥力,作為回報,林星全力保證轄區內“穩定大於一切”。如此一來,雙方可謂皆大歡喜,林星得到了擴軍的銀子,浙江的穩定現狀又證明瞭皇帝的策略是正確的,堵住了百官的話茬。
閑言表過,話說隊伍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偌大的教場上,分左右兩方,站滿了四千多名士兵。根據林星的要求,紅軍分成“紅方”和“藍方”,捉對廝殺,互相比拼,互為假想敵,進行實戰演習。
一名手拿令旗的小兵快步跑到林星身前,大聲道:“報告大人,紅藍雙方演習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林星高聲發出指令,道:“演習開始!”
“是!”
“演習開始!”
按照指定的演習計劃,軍中比武共分成四部分:騎馬、射箭、打鬥、攻防。
一聲令下,第一項比試開始了。站在林星身旁的紅軍指揮使曹安介紹道:“大人,現在場中準備比賽騎馬的,是紅方三營四都的孫宗亮,和藍方五營二都的黃飛達,兩人均是斥候出身,長年刺探軍情,騎馬功夫自然不在話下。”
林星不由看了兩人一眼,然後想起此前在清溪之行中為自己提供準確軍情的斥候羅海龍,問道:“斥候?不知這兩人比起那羅海龍如何?”
“羅海龍?”曹安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想不到大人還記得羅海龍!這三人各有千秋吧,羅海龍善於應變,出色的完成任務,但說到騎馬射箭,打鬥功夫,卻是稍有欠缺。”
林星暗道原來如此,看來羅海龍是軍師角色,這兩人則是武將角色。
說話之間,兩人已經翻身上馬,各自朝著本方大本營抱拳施禮,人群中頓時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人人都在為自己的陣營加油打氣,受到熱烈氣氛感染的兩人心情激動,只待令箭一射出去,兩人同時夾馬怒蹬,兩匹戰馬頓時如離弦之箭般飛奔出去,瞬間已經去了十幾丈。
初時兩人是並駕齊驅,不分伯仲,更連戰馬的跑動頻率亦是相差無幾,可見兩人均是騎術精湛,懂得禦馬之道,清楚何種姿勢才能將戰馬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