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翎和古樓蘭的月霜公主,是相似的一類人。以他淡泊又正直的性情,要不講是非對錯接納櫻芷不大容易。
櫻芷對狐貍說“也許我們可以各自先放一放以前的恩怨,這一世我們三人便試著和平相處相處,如何”時,狐貍覺得舉世罕見他也沒見過像櫻芷這樣沒臉沒皮的人。
他對櫻芷說:“你簡直可笑!”
既然和平共處不了,那倆人自然只能是繼續你死我活。
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櫻芷回身一變便成了晉王府的謀士。她美豔動人且精明幹練,晉王對她的禮遇猶如供著一位女神仙。
那一世,繼續著他們前世宿怨的同時又是皇權鬥爭的博弈,彼此都希望藉助兩位皇子的力量贏得鏟除對方的更大機會。
狐貍希望輔助玄翎登基帝位,可最終事與惟願,他長嘆:“殿下有治國之才,亦懂帝王之術,卻無為君之心。”
老皇帝醒悟之後,對玄翎兄妹的偏心都偏得各個皇子雞飛狗跳,他同意玄翎駐守西北也是因玄翎在朝堂是孤軍寡將,既無得力外戚支援,亦沒幾個朝臣擁護。老皇帝希望玄翎在軍中發展勢力,累積軍功,有一爭帝位的資本。
自然,他可以一紙聖旨直接傳位玄翎,但這樣根本毫無保障。沒有任何勢力的秦王還不曉得能在皇位上坐上幾天呢。一批恪守祖制的老臣又天天拿著立長立嫡的話在他跟前吵吵吵。
玄翎也是嫡長子,可這個娘死得早的先嫡長子在勢力橫行朝堂的現嫡長子面前,壓根兒不夠看。老臣只認晉王這個現嫡長子。
老皇帝一度很是心塞。
結果,他希望玄翎掙軍功是為玄翎更好,但玄翎卻是希望天下百姓更好。這個兒子一心撲在西北邊陲地,兢兢業業為西北百姓的和平幸福謀發展、謀福利,他沒為自個兒對帝都的千秋大業打算過。
老皇帝心塞變心梗。
但實際也不能說玄翎沒為帝都千秋大業打算過,他不為自己打算,他只是為別的兄弟打算過。
最終登上帝位的五皇子一直由他暗中培養扶植。
晉王和老皇帝的性情堪稱兩個極端,後者過於優柔寡弱,前者過分陰狠毒辣,為君,皆不足擔當天下大任。
玄翎無意坐帝位,只好自己找一個合適坐帝位的。顯然,五皇子是最佳人選。
這位五皇子的情況和寧安公主差不多,出生沒多久就死了娘,自小寄養在淑妃名下。
這位淑妃最是個親切平和的女性,有智慧而低調,和先皇後關系親密、感情親厚。
玄翎十分敬佩這位娘娘的。
五皇子自小由淑妃和兄長玄翎教導,心性極是好,仁厚而不懦弱,有智謀但不耍陰險。
狐貍與櫻芷,秦王與晉王,這兩方鬥得最熾熱化的時候,是寧安公主再添兩歲便年滿十八的那兩年。
那兩年,老皇帝身體變差,晉王瞅著時機加緊腳步,一方面越加擴張和收攏勢力,一方面變得法兒打壓掣肘玄翎。而明面上,玄翎在西北壓根兒沒有過動靜,他該操練軍隊操練軍隊,該忙政務忙政務,和往常沒分別。
老皇帝對這個油鹽不進的兒子完全沒有法兒,有個對皇位死活沒興趣的兒子,他也很無可奈何。後來這個兒子稍稍透露有意扶五小子上位,他想了再想,最終不得不妥協。
玄翎自小特別有主見,老皇帝渾與不渾的時候都沒能拗得過這個兒子,他除了妥協又能怎麼樣?照玄翎的秉性,他若強行一旨傳位,後腳一蹬天,這兒子就能把皇位再傳五皇子。
玄翎,是真的不願意做皇帝。
老皇帝心情十分複雜,不知道是欣慰好還是心酸好。他自認不是個能擔大任的人,所以坐了一輩子皇位,唯一的感覺就是累。
既然坐皇位那麼累,那就還是不要讓最愛的兒子坐了吧。
這樣想的老皇帝,從此撒手不專注玄翎是否坐帝位了。
如此過了一年多,第二年冬,老皇帝病情加重,已經是隻能臥床就等著那一天咽氣的狀態。晉王和皇後第一時間掌控封鎖整個皇宮,老皇帝不以為然;晉王和皇後假傳聖旨由晉王暫代處理國事,老皇帝不以為然……他每天該病弱猶絲病弱猶絲,該喝藥喝藥,該等死等死。
他不費力氣折騰,因他對玄翎非常信任。反正最後登帝王的不會是晉王,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勞神動氣的了。
玄翎遠在西北,接到信報,千裡迢迢暗中回帝都見這位愛不起恨不得的父皇最後一面,之後再匆匆趕回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