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這邊是個大盆地。
利州路、悻州路、變州路、成都府路都是屬於四川盆地的範圍,尤其是悻州路跟成都府路則是盆地的正中心。
何為盆地?盆地就是四周高中間低。
南到嘉州、戎州、瀘州,西到雅州,被為利州、綿州,東則為變州。
這四周到處都是高山山脈,山脈連綿不絕,將整個四川盆地圍繞了起來,行路異常的艱難,尤其是西邊跟西南山脈更是險峻,越往那邊走海拔越高,尤其是上了吐蕃的範圍內了,海拔都是3000以上。若是沒習慣在高原生活的人這上了吐蕃那邊就會產生高原反應,有頭痛、頭昏、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胸悶胸痛、失眠、嗜睡、食慾減退、腹脹、手足發麻等症狀,盛唐時期對這種高原反應還一度認為是吐蕃那邊有神邸在作怪,非吐蕃那邊的人民過去了就要被詛咒。
比之吐蕃,大理那邊則好好多了。
雖然同為山脈林立,到處都是高山峻嶺,但是這邊的海拔卻不高,平均只有1000左右,而且山勢也沒吐蕃那邊密密麻麻的。
李初的軍隊是先趕赴到雅州,在雅州的歇息了兩三日。
這雅州還是屬於大宋的西南邊界,西接吐蕃。
這邊十二萬的麒麟軍出現在這邊,吐蕃那邊不會不察覺,為此,李初還特地讓大軍在雅州這邊多待上幾日,專門做給吐蕃那邊的人看的,要的就是要吐蕃那邊看見大宋軍隊集結。
除了在雅州這邊駐紮外,李初還有事沒事就拉著大軍在邊界來回排演,這麼大的陣勢足夠讓吐蕃那邊震動了。
李初要的就是吐蕃震動。
度娘百科是個好東西。
雖然定製系統提供的度娘百科服務只能查詢一些歷史或者人物的百科,但是這能給李初提供的情報卻是足夠多了。
吐蕃,是個強大的國家。
最強盛的時候在西域這邊就是一個超級霸主,能夠硬撼盛唐的霸主,可惜這個時候盛唐已經走向了衰落,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從長安逃到四川,由於唐朝抽調大量對付吐蕃的軍隊去平亂,使得西部防務空虛,這吐蕃則趁勢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為界,北到寧夏賀蘭山,而南,則將大理國的前身南詔國為屬國。
之後吐蕃又佔據北庭、安西,一度推進到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恆河北岸。
這個大盤大到了,半個後世的中國,差不多在咸陽以西,整個西部都是吐蕃的領土,還包括了大理,以及克什米爾等等中東地區。
可惜啊,吐蕃的強盛卻是如同一個吹大了的氣球一樣,吹的越大,這一旦崩離起來就整個全部散了。
畢竟是西域一帶的國家,這邊的人口終究有限,再加上不斷的擴張,頻繁的戰爭削弱了吐蕃的國力,又加上吐蕃膨脹起來後又跟唐朝打了幾場戰爭,結果被唐朝的將領李晟、韋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創。
這個時候的吐蕃已經無力再對外擴張了。
而國內,本土的苯教跟印度傳來的佛教產生爭鬥,牽扯到內部的政治鬥爭,之後吐蕃王室又互相爭權奪位,使吐蕃陷於分裂,於是吐蕃將領之間又發生混戰,這還沒完,本來佛苯之爭就已經讓國內的百姓苦不堪言,這軍閥將領之間又互相征討,結果百姓們更是沒發活了,於是,起義戰爭爆發了。
先是沙州人張議潮發動起義,唐人群起響應,很快佔領了沙州。張議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以上地區在今甘肅、新疆、青海境內)等十州,最後張議潮降唐。
這還沒完,這邊都起義了,這吐蕃國內的爭鬥還是沒完沒了的爭鬥不休,不僅沒有關心這邊反而爭鬥的更加的變本加厲。
吐蕃王室分成兩支,連年混戰。吐蕃在各地的將領也擁兵稱雄,彼此爭立。
這個時候的吐蕃,國內全然大亂,將領變成了諸侯,而過去一些歸屬吐蕃的部落也相繼脫離吐蕃的管轄,這讓原本就動亂的吐蕃更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