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便做事的時候,李初卻在一旁,認真的打量著這十人,因為有前任殘留的記憶,對這個李漢的還是有很深的瞭解,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的話,眼前這個李漢倒是不錯的人才。
除了李漢,這餘下的九人,看他們勞作的時候,也是一股認真勁,沒人偷懶耍滑,也亦可用。
李初暗暗的將這九人的名字和相貌都認真記在心裡。
水車,架設好了!
李初爬上去認真檢查了一番,確定沒問題了,這才放開卡子,這水車也隨著河水的流動帶動著轉了起來。
然後李初又跑到了旁邊,認真的觀察架子固定的角度有沒有傾斜。
唔,沒有傾斜,位置正好。
這水車,也是個費力的活,這大冬天的,大家臉上都冒著汗水。
考慮到要防水,所以還得要建造一個存放發電裝置的小房屋。
李初又讓大家去挑一些礫石過來,又讓民窯場的鄭大爺送一批土磚過來,然後在河岸邊,用土磚搭建了一個小房屋,房屋的尺寸高寬,都按照李初提供的標準來。
搭建房屋的同時,李初也在邊上將水泥和砂石混合攪拌,在地上製作了幾塊大的水泥板。
水泥屋頂他不會弄,裡面鋼筋什麼的門門道道太多,所以乾脆就用水泥板替代。
水泥風乾還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沒有屋頂的房屋搭建完工後,李初就給大家一一發放工錢。
再後面,就涉及到發電機的工序了,純靠腦力,也不需要什麼人手了,李初讓李漢他們先回村,過幾天還有要需要他的地方。
發電的原理,是轉子切割磁場,產生電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用磁石發電,是最簡單的一種,但是,這種侷限太小了,而且產生的電量電壓v數太小。
對此,李初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就是向定製系統定製兩塊超級大的磁石。
這間小屋,就是用來放磁石的。
不過這之前,他得把轉子徹底做好。
用一根筆直的樹木,從水車那邊口子上塞進去,連線水車的轉動力,木杆一頭穿進小屋中,卡在兩塊磁石的正中間位置,然後把樹幹頭做成一個卡子,用來固定卡住轉動銅棒。
轉動銅棒,這也是向系統定製的,以北宋的鐵匠技術,打造不出這麼穩定均勻。而且還需要進行彎曲處理。
先在內彎2個90度,再外彎曲2個90度,這個彎曲不是同一個地方,而是每隔多少米才彎曲,最後做成就想一個網球拍,或者樣式的架子。
這個不好描述,大家可以百度下發電機原理,就知道是個什麼形狀了。)
將做好的銅棒架子一頭的中間位置,固定在水車延伸進屋的筆直木杆上。
銅棒架子的另外一頭,則接通兩根電線,再從兩根電線中間加分出各一條電線出來。
電線都是從定製系統中購買的,也正是因為有定製系統,李初這才有底氣敢製作這個發電機,同時,李初也明白了一件事。
定製系統在科技壁壘上,有很高的價格限制。
但是,不包括你腦子裡的科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