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這個時候有三種。
第一種是去襄城縣,交給知縣的主簿。
第二種是交給里正。
而這第三種,則是巡檢司!
一縣最大的長官,是衙門裡的知縣,再然後是縣丞,縣丞下面是主簿跟縣尉,這裡面,主簿跟縣尉,只負責管縣城內的事。
而鄉下這邊,則歸里正和巡檢司。
北宋,是沒有鎮長的。
里正,可以處理鎮長的事情,前提這個鎮,得在你這個里正的範圍內。
巡檢司,也可以處理鎮子裡的事,巡檢司又分文巡檢和武巡檢,文巡檢類似於主簿,武巡檢類似於縣尉,級別也是同級,只是負責區域不同,巡檢負責鄉里。
這巡檢司,沒有設立在汝墳鎮,而是在姜店鎮。
於是鄭大爺同李初,將這份千照,找到了里正。
李初先前抵押房屋借貸的村正,也就是這個里正,是汝墳鎮的一戶富裕的地主,平常都不管事,也不曉得文字,有事都交給下面的人去辦,簽訂千照這件事,就交給了下面的戶長負責。
這戶長是本地的一個老童生,有股書生卷氣,是窮酸味的那種,接過李初遞來的千照看了一遍後,拿著紙書的雙手,在不停的顫抖。
臉色表情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這竟然是千照?”
“千照居然可以這樣來寫?”
戶長的心裡,驚起了波濤駭浪。
鄉下人家,又有幾個會讀書識字的?更別說千照這種東西,一般情況下,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從官府拿到千照樣板,然後填寫數值就簽訂的。
想這種自寫千照,老童生有生之年還是第一次見到。
尤其,這千照,還寫的驚天地、泣鬼神,過去、現在、將來,各方方面面全部涉及到,並且提前約定好了,大家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這裡都有了。
此時,拿官府的千照模板跟這一比,簡直就是三歲孩童弄出來的東西。
“千照,可是有問題?”
見這老童生半天不給個回覆,李初問了一句。
老童生嘆了一口氣,將這份千照放在桌上,有生之前能見到如此完善的千照,也是值得了,他當即在千照的簽名下方,寫了自己的姓名,並加蓋上了里正的官府印章。
蓋章了,也就是沒有問題了。
於是鄭大爺在三份合約上,一一簽署自己的名字,並按上了手印,李初也照做。
三份合約,當事人各執一份,里正處留一份。
千照簽好後,李初當著戶長的面,按裡面的約定,先交一部分定金。
從里正處出來後,李初也就不陪鄭大爺回去了,在路上分別。
“鄭大爺,樣品出來後,記得過來通知李初哦。”
喜歡北宋有坦克請大家收藏:()北宋有坦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