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中,最賺錢的行業就是做生意,隨便在大城市裡做一份小生意就可以養家餬口。
到了九十年代,大環境的改變讓無數捧著鐵飯碗的人走上了下海的道路,不是現在說的下海,這個下海是經商的道路。
有無數現在的商界大佬,都是在哪個年代裡從下海以後磕磕盼盼游到了現在的位置。
而到了雙千年之後,買房就成為收益最高的投資,買房興邦全民買房下,房價的節節攀升讓當初買房的人得到了鉅額的回報。
除了在投資方面能夠獲得鉅額的回報外,賣勞力賣智力是更多人所能夠做的選擇,無他,投資有風險,賣自己可以過得更加安穩。
只要肯努力,做小生意的可以變成大生意,做大生意的可以變成大集團,賣勞力賣智力的可以升職加薪,再不濟學上一門手藝養家餬口那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然而在成百上千的行業中,有一種行業無論你怎麼努力都似乎沒什麼卵用,因為這個行業所面對的競爭者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在這個行業中曾有人感慨過,如果恨一個人,就讓他去做交易吧,因為,那裡是地獄。
在整個交易的行業中,有無數的人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也仍然是處於虧損之中,無論他怎麼總結經驗總結教訓,但仍然無法在這個市場中賺錢。
跟學廚師、學開車、學電焊、學電工、學木工等等任何職業都不同,無論怎麼努力學習,甚至比學這些技術付出更多的心血,仍然無法改變在交易中的盈虧比。
也許有人會問,隨便學一門技術,哪怕是一頭豬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只要真的用心,一定會有所得才對,怎麼可能會存在永遠也無法進步的技術。
然而事實上,交易的技術有無數的人用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但最終的結果除了傷痕累累外仍然是一無所獲,市場從來沒有打破過的一九定律早已說明了這個事實。
只有那些有著超越時代眼光、有著堅毅的勇氣、有著執著的信念又有著不可動搖意志力的人,在用無數次的經驗教訓總結中,才能夠成為那個一。
但是很遺憾,胖頭魚是在那個佔比更大的九之中。
上個世紀的中專生走上社會後是非常吃香的,畢業於某土木建築的胖頭魚很幸運的被分配到了一家物資儲備局裡工作。
這種事業單位那絕對是鐵飯碗一樣的工作,當年的胖頭魚一度是被他人羨慕的物件之一。
只是後來局裡的一次工作安排,讓原本可以再體制內安心混到養老,再不濟下海也能混到一個建築工程師之類的胖頭魚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因為當初物資儲備局有穩定社會物資的只能,所以局裡掌控有一筆很大的資金。
為了讓這些整體躺著睡覺的錢能夠保值或者創收,在領導試一試的心態下,局裡在港島開通了股指期貨賬戶。
當時還很年輕的胖頭魚,作為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不知是幸或者不幸,最終局裡安排讓他來進行恒指期貨的交易。
九十年代初期的恒指期貨,每一張合約需要二十萬港幣左右的保證金,如果按照當時的匯率換算,幾乎逼近二十五萬人民幣。
而當時剛參加工作不久的胖頭魚工資,則是每個月一百五十塊錢。
活了二十來歲連一萬塊都沒見過的胖頭魚一下子就被驚呆了,在那小心臟砰砰直跳中,開出了人生第一筆期貨頭寸。
胖頭魚的運氣很不錯,在莫名其妙的交易中莫名其妙的賺到接近一倍的利潤,而這高達二十萬港幣的利潤僅僅只用了半個月不到。
為局裡賺到了錢,胖頭魚自然受到了局裡的表揚,在領導一番鼓勵之下,還有些提心吊膽的胖頭魚也變得是信心百倍。
然而好景不長,只會點買和賣的胖頭魚很快就發現市場的錢沒有那麼好賺,更令他懊悔不已的是,局裡增加的另外二十萬資金,被他短短兩個月就給虧的一乾二淨。
虧了這麼多的錢,胖頭魚自然是別想在局裡呆下去了,儘管當初是領導下的決定,但這並不代表領導要承擔這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