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文字之後知識會隨著文字的記載,把前人總結的智慧結晶透過文字流傳下來,而其中對後人有用的東西就是知識。
知識知識,自然是知道也明白的意思,按道理來說胖頭魚看了那麼多的書,從他的話裡意思也應該是明白了,可偏偏正因為這個明白所以他更糊塗了。
知識是人類學習進步的重要途徑,因為有了知識有了前人留下來的經驗,後人才能夠站在前人的步伐上繼續創新。
所有人都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從封建社會到現代社會的普及教育,早就讓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明白,沒有知識在這個社會中可能寸步難行。
可是很少人明白知識也具有限制『性』,很多時間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就會被知識侷限了思維,甚至抹殺了其原本的邏輯能力,這就是知識的枷鎖。
而交易中的知識和經驗更是如此,每一個交易者的經驗都是透過無數的真金白銀透過實戰買來的,人的思維模式不同就註定了其領悟不同。
而任何一本書中所講解的經驗,即便是沒有具有任何誤導行,但是也無法避免作者本人在寫作的時間,有意或者無意識的加入自己主觀的判斷和理念。
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很多大師級的人物留下的經驗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只是在作為看到一本書的人時間,就必然會受到這種思維和理念的影響。
那如果再看到另一位大師所著,又發現其理念和交易系統同樣具備可行『性』,但是偏偏這兩種思維模式和理念具有完全不可扭轉的衝突。
投機交易本身就是一件充滿不確定『性』的職業,他不像大多數常見的技術,只要學習即便是再笨的人都會有所獲。
在接受了兩種不同理念的時間,大多數人都會因為思維的模式不同而產生一種極為矛盾的思維,那如果接受了更多不同的經驗和理念以後,那種內心的矛盾和糊塗就可想而知。
比如有的大師會用經驗告訴初學者,止損的重要『性』,甚至總結出千錯萬錯,止損沒錯的理論。
而有的則會說:永遠不止損,資金不夠就入金,沒有隻漲不跌的品種,也不會有隻跌不漲的行情。
從結果上來說,兩種理念本身都沒有錯誤,任何交易者都明白止損確實不錯,很多時間爆倉結局都是因為當初沒有堅決止損;
可是第二種說法好像邏輯上也沒有錯誤,曾經說這句話的人更是從幾十萬賺到了幾十個億。
胖頭魚接受了那麼多不同的理念,其自身的思維肯定會受到各種各樣不同理念的衝擊,所以,越是知道明白他就會感到越『迷』茫。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說他具備穩賺不虧的技術或者策略,所有人的經驗都是因為自身思維模式而產生的不同領悟。
陳青山又不是胖頭魚肚子裡的蛔蟲,也不是能夠看透別人內心的怪物,更何況還是隔著個電腦螢幕,恐怕就是怪物也無法明白胖頭魚越學越糊塗。
不過,他雖然無法解釋胖頭魚的糊塗,對於胖頭魚的其它疑問,陳青山思考之後倒是覺得不難回答。
喜歡炸裂2002請大家收藏:()炸裂200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