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常見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人們出行所乘坐的各種汽車使用的輪胎,其使用量佔比高達橡膠總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即便是變成廢品的橡膠仍然具備很大的回收利用價值,比如經過各種處理煉油,或者粉碎成橡膠顆粒再次利用等等。
陳青山對橡膠的最底層處理可以說比大多數都清楚,他以前收破爛的時間就會經常收到很多廢棄的輪胎,雨靴什麼的。
然後轉手賣給更高一級的廢品站,或者直接有專門利用廢舊橡膠生產的小工廠。
質量比較好的橡膠,比如:某種雨鞋什麼的,轉手一斤就是十倍以上的利潤;即便是利潤最差的輪胎橡膠,一斤兩『毛』錢的收購價,轉手也能賣他個六七『毛』錢。
陳青山一個人每年能夠收購到的廢舊橡膠製品,其總量一年差不多有十來噸左右,其中佔比達到百分之九十五的自然都是輪胎內外胎。
十噸的重量就意味著兩萬斤的重量,即使全部用最常見的大型貨車1200輪胎計算,一條1200的輪胎也就是一百三十斤左右,這意味著,光是陳青山一個人每年都能收到接近上千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陽平僅僅一個工業並不算太發達的小鎮上,陳青山這種最小的收破爛從業者一年都能收到這麼多輪胎,那一年全鎮,全市甚至是全國能夠消耗的輪胎量就可想而知。
期貨的出現終究是從現實的貨物衍生出來的,它無非代表著一種遠期貨物交割的合同,遠期合約的交易到了交割日期還是需要拿貨來進行交割的,說到底商品期貨是不可能脫離現實基礎獨立存在的。
上期所存在的橡膠期貨品種就是天然橡膠,是指從橡膠樹上採集的天然膠『乳』,經過凝固、乾燥等加工工序而製成的彈『性』固狀物。
天然橡膠的種植因為橡膠樹生長的環境使然,最適宜種植的就是熱帶亞熱帶地區,比如:泰國,越南,或者巴西等等國家。
從種植面積上來說,全球所有的種植面積加起來其實也並沒有多少,在這些國家的某些地區,人們像種植農作物一樣種植著天然橡膠樹。
而天然橡膠的產量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蟲害,乾旱,洪澇這些自然因素都可能會對每一年的橡膠產量具有極大的影響。
合成膠則由於工藝標準的緣故,在很多方面根本就無法對天然橡膠的需求造成太大的影響。
哪怕是在合成膠應用最廣泛的輪胎行業,天然橡膠佔到了總材料的百分之五十,合成膠只有百分之十,也就是說,合成膠的佔比也僅僅只有天然橡膠的五分之一。
而現代社會中隨著人們的經濟收入日益提升,每一個人有錢之後都想買一輛汽車代步,即便是沒錢的也都想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裝下面子。
在這種情況下,最沒有眼光的人也能夠看出來汽車的前景是多麼的廣闊,更何況還是知道將來的陳青山,他可以說比世上任何人都清楚,將來的國內汽車到底有多少。
甚至每年到了春節,陳青山老家的偏遠農村那種鄉村小道都會出現堵車的情況,而鎮上更是一堵就是大半天,可見汽車未來的前景都多麼的廣闊。
如今整個華國擁有汽車的家庭佔比甚至連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以想象的到,如果將來人們的收入再次增加,像美國一樣家家戶戶都有一輛汽車的話,這個市場是多麼的龐大。
順著這個邏輯來說,如果汽車的市場一定會擴大的話,生產汽車輪胎必須的橡膠使用量必然也會擴大。
不說十倍,就是三倍五倍,那每年製造更換的輪胎將會是多大的需求。
物價的漲跌必然是來自於供需關係,供需關係決定了物價的漲跌。
誰都能夠看到汽車和汽車必需品的輪胎前景是多麼的廣闊,那製造輪胎的材料橡膠需求也必然會大幅增長,天然橡膠的產量受制於橡膠樹的生長環境,大規模增長是不現實的事情。
需求在未來將會大大增加,而供應上則沒有任何變化,甚至可能會因為無法預料的自然災害造成減產。
供需關係的轉變,似乎橡膠從邏輯上來說根本就沒有不漲的道理,而遠期合約交易的期貨市場更沒有不漲的道理。
在這個一切都合情合理的基本面下,似乎找不到任何不做多的道理,‘明月照我心’在基於這種判斷下做了他認為最正確的事情,那就是做多橡膠期貨。
“然後呢?”
“然後沒有然後了,我多了,然後就爆倉了….”
說完這些‘明月照我心’又發了一個大哭的表情才繼續說:“這麼好的基本面,國家現在還有汽車購置補貼來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生產輪胎必須的橡膠完全沒有不漲的道理啊。”
聽了‘明月照我心’的一番合情合理,邏輯清晰又有理有據的判斷,陳青山也表示深意為然。
“我也覺得套套沒有不漲的道理。”
不是標題黨哦,求票,求捱打,求砸....
喜歡炸裂2002請大家收藏:()炸裂200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