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最後一個大陸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南極嘛?和去年夏天,我們去的北極一點都不像啊!”科考隊員甲對領隊的船長兼隊長說道。.
“根據我們的觀測,沿著西風帶航行了這麼長時間,這個位於南緯65度以南的大陸確實是一塊巨大的大陸,不是我們去年去北極用鑽井裝置鑽的到處都是冰蓋的而不是大陸的透水窟窿,你看看的這海岸線上的沙灘和石頭,這裡顯然是大陸架周邊的島嶼才有的特徵,我們現在要去更南方的冰雪世界看看那塊傳說中的南極大陸,上面是不是住著南極仙翁就由我們的考查資料來判斷了。海里雖然發現了兩種從未見過的鯨魚和大量的魚群,但是並不意味著這塊未知的大陸是魚米之鄉,這裡的氣溫就已經降到10度左右了,再向南,我估計沒錯的話。連苔原不不可能存在,這麼低的溫度基本不會有大群的陸地動植物群落存在,其生態環境應該和我們去的北極冰蓋附近差不多,而不該是士大夫們幻想的魚米之鄉。”沿著西風帶貼著大陸近海岸線航行的科考船隊將登陸的地點選擇在了緯度最低的南極半島的尖端西海岸南緯65°附近地區靠岸,發現了大量的海鳥和低等植物,有科考隊員甚至發現了少量種子植物的存在,雖然向南的探險證實了隊長的預測,大片的不『毛』之地和冰原熄滅了隊員們的致富之心,但是鑽探和巖芯標本還是證實了這裡擁有豐富的地下資源的。
“我們連大片的玄州土地都開發不了,哪還有精力開發這冰雪覆蓋的大陸,開發這裡的成本高到就連政斧都很難接受,我估計今後除非北方的諸大陸人都多到裝不下了,才能輪到開發這裡,咱們這輩子看來是沒希望看到這天了。”探險隊的地圖測繪師感嘆道。
測繪師想到回國之後的好處就笑了“不過不要緊,這輩子雖然不能在這塊雪國圈地發財,但是單單第一個發現這塊大陸的探險隊就足以讓我們青史留名了,回國之後名利雙收是肯定的,想來隊長拿到一個世襲的伯爵應該問題不大,這片巨大的大陸要想宣示主權,沒有永久居民點可不成,咱們的力量還是不足以建立一個永久居民點,想拿到更高的爵位就要下血本了,老皮,你不是學過幾天會計嗎?你算算在這塊大陸建立永久居民點能不能收支平衡?”
“收支平衡?這裡只有冰雪的,土地和植物都看不到的地方哪裡有收入,這裡的支出倒是巨大,建造一個保溫防寒的村子到花不了多少錢,但是此地無法耕種,食品不能自給,燃料匱乏,衣食住用全靠外來輸入,一年下來,一個百人的村子花費不下十萬元,又毫無產出。你要不是開口問,我都懶得說。”
“十萬,那裡花得了這麼多?”
“十萬還算少了,咱們有國家的補貼和大量有錢的貴族贊助,所以探險隊資金充裕,不愁經費,咱們又是經驗老道的探險隊,沒有花冤枉錢買多了東西,加上還一邊釣魚一邊出售航海資料才維持了一個基本的收支平衡,你們知道嗎?咱麼又不是到東玄州發現象牙海岸的暴發戶,又不是到西玄州發現白銀山的財主,在這荒無人煙的南極大陸能搞到什麼有價值的出產?人家小南州塔斯馬尼亞島)好歹還有鮑魚和龍蝦出產呢。這裡除了海里的磷蝦和海邊的海豹還有什麼出產?這些東西又賣不上價?海里面的鯨魚又很難運回去鯨海也就是曰本海和蝦夷島距離人煙稠密的海岸很近,在船上初步加工的鯨脂等部位被冰鎮了送回附近的海港還是新鮮的,但是跨越南極圈、南迴歸線、赤道、北迴歸線全程2萬多公里的航程太漫長了,這些鯨製品運回大陸深加工不禁運費不合算,因為變質導致的損失就會讓這一產業變成虧本的買賣),所以算經濟賬肯定不會有人來定居的,但是算科技和政治賬還是會有人來這裡宣示主權的。”隊長肯定的說道。
“不愧是隊長,看的這麼明白,我們南極公司雖然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但是缺乏您這樣的人才,一個小小的探險船隊船長隊長的職務還是不能實現閣下才華的,我公司正在開展各種業務,包括承攬政斧和各個海洋產業公司在南半球的科考、氣象研究、資源勘探和物流等業務,人才缺口很大,希望你能夠才這次探險結束後加入我公司。”隨船的贊助人代表極力的拉攏隊長,他除了監管贊助金的使用和登記探險成果之外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挖牆腳。要知道,在大航海時代,敢出海探險的組織者無一不是大智大勇文武雙全的人才,即使是載譽歸來成為了貴族,也是要不斷地投資才能站穩腳跟的。投資一個前途遠大的新貴從呂不韋時代就成為僅次於竊國者侯和從龍之功的投資行為排行前幾名了。
南極大陸最可怕的地方和北極不一樣,被冰封的船隻還能獲得陸地上的救援,在沒有破冰船的時代,過於深入高緯度的極寒世界會倒是全軍覆沒,在方圓進8000公里都沒有人煙的南極一旦被困住,很快就會因為燃料和食物匱乏而死光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可不是大智大勇能解決的問題,還要細心的準備,強大的團隊威信和凝聚力,一旦挖到了隊長,整個團隊就到手裡了。
有穿越眾投資和政斧投資背景的南極公司雖然新,但是實力雄厚,財大氣粗,在南半球的海洋上幾乎和印度洋上的東印度公司和阿拉伯公司一樣威力無窮,號稱南國三柱石之一南方礦業、南極公司、南島集團,南島集團後面章節會有介紹),名下的礦場和實體產業不像南方礦業那麼多,但也有差不多一半,在主營的南半球各個專殖民地之間的貿易和技術資源上可以說絕對的大哥大。
南極大陸的發現和探險測繪就是南極公司的重要任務之一,建立才短短兩年的南極公司憑藉雄厚的財力購買大片的森林和土地,幾乎將玄州南部沿海和南州南方的諸多港口全部圈佔下來,大肆的擴建碼頭和物流網路,為未來幾年南方大批出口原材料和客貨物流的預期暴增做準備。而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缺錢,南極公司面臨和所有帝國公司一樣的困窘——極為缺乏人才。
這片註定要被註上他姓名的土地就是他今後成為南極公司高階合夥人的敲門磚,作為大探險時代數百名在地圖上增加帝國土地而晉升貴族的人傑一直都是穿越眾希望團結的物件,從還未發家的時候就搞好關係拉近距離可比功成名就之後錦上添花成本低多了。
穿越眾將這個隊長從一文不名的漁夫頭子拉扯為帝國貴族也花不了多少錢,但是作為幕後『操』控這些加塞進參議院的新貴的天使投資人所獲得的暴利可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數字,還有數百個必然成為大家族的新門閥的忠誠和利益捆綁。
舊王朝的舊式地主型門閥幾乎都泯滅於一波波的科技革新大『潮』和產業升級大『潮』中了,為了充實新興技術工人中產階級和帝國最高決策層之間的高層權力空間,拉攏一批敢闖敢幹的底層精英上位就成為了必然。
在發現南極大陸之後,基本的世界地圖已經完成,只剩下一些玄洲和赤洲非洲和美洲)內陸的探索了。全球能夠改變歷史的大陸級發現全部結束,帝國的探索基本告一段落,英雄們出處就開始從探險家改為殖民投資領域了。這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也是下一個時代的序幕。
當帝國在海量人口和資本的驅動下發起的大航海探險時代和殖民時代同時經行的時候,百倍於歐洲‘未來同行’的力量也就將這個時代的長度縮短了對應的倍數。從耶誕十四世紀開始到一戰前的擴張時代終結一共用了西方列強400年的時間,而帝國共和曆1940到1970年短短30年的時間裡,帝國的旗幟就『插』遍了每個時區,成為了整整意義上的曰不落帝國。
喜歡第一日不落帝國請大家收藏:()第一日不落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