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導猶如天靈蓋被雷劈開了一樣怔在原地。
腦袋頂上還冒著靈感的仙氣!
“我想到了!我想到了我想到了……”孟導剛脫了鞋,這會兒又急急忙忙地穿上鞋,什麼話都來不及多說,就沖出了公寓。
周玉和看著如風般逝去的孟導:“……”
做導演的都這麼一驚一乍的麼?
過了兩天,周玉和來到了亞東文化的辦公室,才知道原來那天孟川是靈感突至,跑回去叫編劇團連夜開工,改劇本了。
“改好了嗎?”周玉和有些驚訝地問道,處理了一個月都沒處理好的劇本,就這麼兩天改好了?
“改好了,你看看吧……”兩天只睡了六七個小時的孟川像被妖精吸幹了精血似的,整個人都焉了。
周玉和翻開劇本一看,瞬間就被新的劇本內容吸引了進去。
大部分的劇情沒有發生什麼變動,最主要改變的還是主人公設定的部分。
原劇本中的安學是一個二十六七歲的青年,但是為了契合新的主題——自我追尋,在年齡上做出了改變,變成了十八九歲的清瘦少年。
主人公安學是一個孤兒,性格孤僻,在孤兒院被養父母領養之後,一直不願意開啟自己的心扉。這種自我封閉,在原以為很難生育的養父母生下兒子之後,達到了高潮。
他從進入青春期開始就喜歡畫畫,但受生活環境影響,畫作風格一直都比較激烈,色彩豐富,天馬行空的抽象派畫法一直不受主流審美觀接納。
某一天,他的陰暗系畫作把年僅十歲的弟弟嚇哭之後,家庭矛盾徹底爆發。
學習成績一直不好的安學一怒之下,輟學離家出走,開始過上了流浪的生活。
安學是一個偏激、陰暗、孤僻、自卑,同時又擁有超高天賦的天才。
可惜藝術這個東西說不清楚的,很多畫家的畫作都是死後才被人發掘出來,然後身價飆升,甚至賣出了天價,但他們很多人死前卻是一生潦倒,鬱郁寡歡。
安學就屬於這一類人。
他鼓起了全部的勇氣離家出走後,卻發現“自由”的生活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輕松。
他懷才不遇,又沒有過多的技能和智商,只能在街頭靠替人畫像為生,經常食不果腹,過得窮困潦倒。
他不是沒有後悔過。
當他小心翼翼地回到家附近的時候,卻看見他的養父帶著弟弟滿臉歡笑地從外面購買玩具回來,夕陽下舐犢情深的畫面深深刺激到了安學,原本想要走到陽光底下的安學,又默默地退回到了黑暗中。
從此之後,這個少年的眼神越來越麻木,冷漠,他遊走在城市的邊緣,過著最底層,最喪失尊嚴的生活。
小貓安安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少年的生活裡。
這只貓的出現,帶給了安學極大的好運,不光是事業,經濟上的轉變,最主要的是,這只小貓改變了安學一片荒蕪的世界。
他慢慢能感受到與世界的連線,慢慢能感受到愛與溫暖,慢慢在飼養安安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
與其說安學在最關鍵的時候拯救了安安這只流浪貓,倒不如說是安安在最關鍵的時候拯救了安學。
“我打算透過相似的外貌,將安學和安安連線在一起。安安就暗示著最初的安學,沒有遭受過生活的殘酷和夢想的磨礪,怯懦、安靜、但是幹淨澄澈的安學,代表著安學美好的一面,它走進了安學陰暗的生活,將他從深淵裡拉了出來——‘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這就是我們整個電影,藏在自我成長、親情、愛護動物的主題下更為深層的,溫暖美好的立意。”孟川打起精神,盡可能把自己的想法表達給在座所有人。
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光是這幾個字就已經能讓人聯想到很多東西。
周玉和怔了怔,看了看孟川,又看了看手裡的新劇本。
新劇本已經不再叫《貓》了,而是《貓與安學》,在新劇本的改編下,現在的安安和安學就是一個整體。
一個無法被分割開來的整體。
劇本上彷彿還存留著從印表機裡拿出來的點點餘溫,就像一顆緩緩跳動的心髒。
之前的劇本不是不好,光是“自我成長”、“親情”和“愛護動物”這幾個方面就足夠人發揮的了,但是孟川說的這番話,卻讓人覺得這個劇本瞬間活了起來,變得有血有肉起來,甚至能讓捧著它的人感受到,它的脈搏正溫暖而堅定地跳動著。
周玉和注視著劇本,緩緩道:“我覺得這樣的改編很好。”
能接這部電影,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