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和開始冷靜下來。
他把頭靠在沙發上,聽著窗外的雨聲,開始仔細琢磨起自己以前演過的角色。
的確,在他長達二十年的演藝生涯裡,不是沒有演技爆棚的時候,也不是沒有演小人物的時候。在他毀容之後,打醬油,飾演糟心反派,這些都成了他的日常。
但是。
小人物也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別,他的確沒有飾演過如此朝不保夕的弱勢群體。
而且作為配角,周玉和飾演過的那些小人物在熒幕上出現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二十分鐘。
他的那些經驗,那些揣摩人物的能力,可以塞滿這不到二十分鐘的表演。
卻無法撐起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文藝電影。
這不光需要超高的演技,還需要演員真正把疾苦烙印在靈魂上,才能演出那種被窮困逼得走投無路的絕望。
如果不是真正受過窮,在貧民窟裡生活過,根本做不出令人信服的表演。
“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的演技是很不錯,演什麼像什麼,但我需要的不是‘很不錯’,不是‘演什麼像什麼’。”
“商業電影,我可以對演員的演技不做過多的要求,自然生動就可以,但是文藝電影不行。”
“文藝電影代表了一個導演對自己製片生涯的藝術追求和精神渴望,我不能接受你在大熒幕裡出現一絲一毫的違和感,也不能接受觀眾們注意到的只有你的臉而非電影本身,相信我,一個導演對藝術和演員的苛刻會超出你的想象。”
“我不是不認同你的演技,也不是討厭你這個人,但我說你演不了,就是演不了,除非你能向我證明——”
“你,一個20歲,擁有千萬粉絲的流量明星,能夠為了這部電影犧牲到什麼地步?”
“不要急著反駁,你最好……想清楚。”
……
孟川要他想清楚。
事實上,他的確需要想清楚。
窗外的雨聲,淅淅瀝瀝。
傳進周玉和的耳朵裡,與他腦海中前一天在楊宇辦公室時聽到的雨聲漸漸重合在了一起。
“孟川說的沒錯,我完全能夠理解他的顧慮,他是一個好導演,《貓》是一個好劇本,但你未必是他標準下的‘好演員’。你能夠為了這部電影犧牲到什麼地步?時間?精力?這些對一線小生來說往往卻是最奢侈的東西。他告訴我,他預計的拍攝期是七個月,而且還要你挪出三個月的時間學習和體驗生活。整整十個月的真空期,有這時間,你都可以拍兩部電影了,他一定是瘋了。”
楊宇皺著眉頭煩躁地補充道:“我們找他拍電影,他卻想拍藝術品。這個時間成本太大了,我和蔡董再三考慮之後決定,要重新為《貓》找一個導演。”
周玉和坐在轉椅上,低著頭,始終沒有說話。
“玉和?”楊宇看出了他有些不對。
“……我再想想吧。”周玉和的聲音很輕,聽不出任何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