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殿裡的氣氛突然變得有些緊張,表面上不動聲色,然而趙普和趙光義卻都悄悄的盯住了趙德昭,其中趙普心道:“進三司!進樞密院!到這些能接觸軍隊的地方,這樣你才有大把的發展機會,還讓你的混帳二叔拿你沒有多少辦法!”
“乖侄子,貪財點,去管錢糧吧,這些地方叔父才容易抓到伱的把柄。”這是趙光義的心中所想。
出乎趙普和趙光義的預料,趙德昭竟然並沒有任何猶豫,馬上就回答道:“父皇,如果可以的話,兒臣想到御史臺當一名監察御史,還請父皇恩准?”
“監察御史?”趙匡胤也對這個答案十分意外,疑惑問道:“你為什麼想當一個監察御史?”
“因為這個職位進可攻退可守,閃轉騰挪的空間大,同時還不招猜忌,不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早就已經盤算好了如何獲得自保能力,趙德昭在心裡是如此回答,嘴上卻說道:“父皇,兒臣已經出閣獨居,閒暇裡時常到民間微服私訪,發現我大宋百姓目前雖然已經安居樂業,然而盛世之下,卻仍然有些許骯髒濁流,貪官胥吏荼毒百姓,所以兒臣希望能夠獲得監察百官之權,協助父皇剷除貪官汙吏,肅清我大宋朝綱法紀!”
沒想到兒子能夠事事處處都為自己著想,趙匡胤欣慰之餘心中自然更是歡喜,所以趙匡胤也沒猶豫,馬上就說道:“也罷,難得你有這份懲惡揚善的決心,朕就成全你吧,從今天開始,你就兼一個監察御史的實職,明天去的御史臺上任領印。”
“多謝父皇。”趙德昭趕緊行禮,然後也不給趙普和趙光義掂量琢磨的機會,又馬上說道:“父皇,兒臣還有一個不情之請,請父皇恩准。”
“說來聽聽。”趙匡胤吩咐道。
趙德昭謝了,然後才說道:“父皇,兒臣知道,監察御史如果上書彈劾什麼官員,必須要先把奏章遞交給御史臺,經過御史中丞過目同意,才能把奏章轉遞到父皇你的面前。但兒臣斗膽,想請父皇恩准兒臣將來可以跳過御史臺,把奏章直接呈遞到你的面前!”
“你為什麼要把奏章直接呈遞給朕?難道你信不過御史臺的人?”趙匡胤微笑問道。
“不是信不過,而是有些事情需要避諱。”趙德昭振振有辭的解釋道:“父皇與兒臣乃是父子關係,兒臣出任監察御史除了督察百官之外,自然還要協助父皇監督皇親國戚,涉及到了皇家血脈,有些事情自然就不便於讓他人得知,所以兒臣才斗膽想要這個特權。”
想想發現是這個道理,又對兒子今天的表現異常滿意,趙匡胤便點了點頭,說道:“好吧,朕給你特權,以後你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越過御史臺,直接把奏章送到朕的面前。”
如願以償的趙德昭一聽大喜,趕緊向趙匡胤連聲道謝,旁邊的趙光義卻是如夢初醒,在心裡驚叫道:“等等!可以跳過御史臺直接遞交彈劾奏章,這豈不是說,本王這個侄子如果那天想要使壞,就可以瞞著我悄悄的打小報告了?有了這個特權,再讓他抓到了本王或者本王親信的把柄,那本王不就等於是他的砧上魚肉了?!”
“咦?我怎麼沒想到舉薦大王到御史臺任職?”另一邊的趙普也同樣醒悟,心中驚道:“御史臺裡是有不少二王爺的走狗不假,但是這些人如果敢對大王下手,大王馬上就可以出手反擊!而且有了參奏彈劾文武百官的權力,大王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遊刃有餘,遠比到殿前司任職更加掌握主動權啊!”
很不湊巧,趙普和趙光義才剛發現趙德昭的毛遂自薦暗藏深意,之前奉命去講筳所取書的太監,就已經帶著趙匡胤親手批註過的《論語》回到了文德殿,趙匡胤親手把這本書遞給趙德昭後,還囑咐了一句,“好生努力,爭取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你可以告退了。”
“謝父皇。”趙德昭雙手接過趙匡胤的賜書,又說道:“父皇恕罪,兒臣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宮,所以想順便到後宮給聖人(皇后)問一下安,還有探望一下二弟,請父皇恩准。”
滿意的笑容又出現在了趙匡胤臉上,欣慰自己的長子終於大有長進之餘,趙匡胤當然是立即點頭,同意了趙德昭到後宮去探望自己的異母弟弟趙德芳。而旁邊的趙光義和趙普則面面相覷,一起在心裡說道:“大王怎麼變得這麼會說話會做人了?今天這份表現,滿朝文武裡有幾個趕得上?”
心裡嘀咕著,同樣老謀深算的趙光義和趙普還又不約而同的看向趙德昭的背影,趙光義的目光冰冷,暗藏殺機,趙普則是目光飄移不定,若有所思……
與此同時,已經走出了文德殿的趙德昭心裡也開始了盤算,暗道:“接下來該怎麼拍我便宜後媽的馬屁呢?失算,應該帶點民間小吃進來討好那個比我還小一歲的後媽,她在趙匡胤面前吹一句枕頭風,勝過別人幫我說十句好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