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雨花臺道宮。
踏上鵝卵石鋪成的小路,顧尊跟隨一個道士往山上走。
領頭道士一邊走,一邊給顧尊介紹著:“雨花臺最早記載於兩千年前,泰伯在這一帶傳禮授農。南梁監天十六年,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此設壇說法,感動上蒼竟落花如雨。南梁滅國後,大業朝時改名為雨花臺,並沿用至今。”
顧尊在後面聽著,也望向四周的環境,樹木深林中隱隱約約看到的道宮,偶爾飄出的煙霧和道宮的燭光,確實幽靜典雅。
十方道人在決定收顧尊之後,就給顧尊辦了道籍,並且安排到了應天府外的雨花臺道宮。
這裡是道門一派的自留地之一,聚集著諸多的道士。如果未來有一天應天府被韃清破掉,那麼雨花臺道宮裡的道士就可以飛速逃離,以免被韃清給包餃子,從而為道門留下道統傳承。
相比較於應天府中的緊張氣氛,雨花臺道宮確實要安穩很多,像是世外桃源一樣。
顧尊一路上還看到不少道士在誦讀道書,或者提水上山,下山漫步,悠然自得。
十方道人為了保護顧尊,並給顧尊什麼特別的招待,以免引起韃子奸細的警覺。最後低調的安排了一個道士的身份,躲在雨花臺道宮之中。
甚至連道號也沒有,可以說是把一切都隱藏掉了。連顧尊抓來的韃子,也成為了無頭公案。
離開應天府之前,十方道人給了顧尊一個令牌,一個憑證。
憑證可以開啟雨花臺道宮裡的一處閣樓,裡面有顧尊需要的大量藥膏,是十方道人的一點積蓄。
而令牌則是保命的,到最危急的時刻,可以拿著這個令牌難逃,只要出示這個令牌,附近的道門多多少少會給一點點的幫助。
這令牌代表的是情分,用過這一次就作廢了。可見十方道人不管是如何想的,但對於顧尊來說,還是非常真摯的。
顧尊領情了,入了道門。主要還是看到一個普通韃子都如此難殺,心中有些憂慮,所以想在雨花臺道宮蟄伏一段時間,提升自己的實力,到時候再研究研究,怎麼樣可以殺韃子。
雖然功法有極限,但自己的心花是沒有極限的。沒有極限的往上提升武學功力,顧尊就不信殺不死這些薩滿化的怪物。
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領頭道人此時說道:“這就是咱們雨花臺道宮的歷史了。”
“多謝道兄解答。”顧尊點點頭。眼前這個道人叫趙志同,是接引顧尊上山的人。
趙志同在雨花臺道宮為顧尊驗證完身份之後,又帶著顧尊去領取了雨花臺道宮的物品。
道服、道冠、練功鞋、坐道靴、腰帶等等,這一切都是有自己品級和規則的。領取完這些,又分配了顧尊的住所。
雨花臺道宮挺大的,但現在住在這裡的道士很多。所以顧尊被分配到了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
不過顧尊很滿意的,雖然簡陋一些,但這小院子裡算上他也只住了兩個人。避開人多眼雜,適合自己修行。
看到有新人來,小院另一個屋中住著的道士走出來,跟顧尊打招呼:“在下李如河,來自關中的天旭道觀,是道門傳承中‘正和道’一脈。”
顧尊想起十方道人的話,說道:“在下顧尊,雲遊道士,是道門傳承中‘自然道’一脈。”
道門分支千千萬,這個恐怕連道門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而每個分支的勢力大小都完全不同,像是比較大的派系可能擁有幾百個道宮道觀,而小的可能就只有一個小道觀,甚至連道觀都沒有,代代單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