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老先生,各位;請入席吧!”
“市長請!”老先生教養那是不用說,當然明白現在應該放低姿態;
“冷司令,這邊請!”一個年青人在引領著冷崎,一看這架勢就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員;
“市長”冷崎進門就看到了朱有騫,打著招呼,可是目光一掃之下,就有點驚訝了!
“爺爺?父親?伯伯、叔叔?”冷崎一下驚呆了,驚訝的臉上滿是不可思議!
“來,坐下;”老先生發話了,
“對,坐下;我們先吃飯!”朱有騫含笑說道,
“冷副司令工作繁忙,我們邊吃邊談吧!老先生以為如何?”朱有騫含笑問著老先生;
“市長隨意!工事為重,至於家事和親情嘛!我們可能會在南昌呆幾天,慢慢述說不遲!”老先生說道,
“來,吃菜!小王,把酒倒上!”朱有騫吩咐道,
“市長,你們隨意!冷崎軍務在身,不便飲酒;見諒!”冷崎笑著拒絕了,
“哦,那就算了;吃菜!”朱有騫也沒有生氣,而是勸說大家動筷子;
雖然朱有騫說了要邊吃邊談,不過看冷崎沒有喝酒的打算,也打下了飯桌上談公事的想法;沒有酒來打掩護,很多東西還不好說!
整個飯桌上就和諧了很多,全都是冷崎和家裡面的叔叔、伯伯、父親和爺爺在談著家裡面的事情,飯桌上談笑風聲,一點都見不到該有的拘謹和套話!
修水冷家
江西冷氏始祖是冷謨,因戰功顯赫自浙江杭州敇封江西高安。公元821年生,公元884年去世。到冷謨第五代冷江冷湖冷溪冷海四兄弟開始枝繁葉茂,子孫遍佈祖國各地。修水是冷海的後代。
修水縣原名分寧縣。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改為寧州府。以修水縣名,始於民國三年1914),因與廣西義寧縣同名,改稱修水縣,因境內有鄱陽湖五大水系之一——修河,故名修水。修水是江西省版圖面積最大的縣,面積4504平方公裡,人口至2015年87萬,共37個鄉鎮.其中冷姓人口主要集中在黃龍鄉、古市鎮及修水縣城,人口約4.2萬人。修水不僅是修河發源地,又是湖南汨羅江發源地。修水文化底蘊深厚,距今5000年的山背文化是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北宋時期黃庭堅黃山谷)是江西詩派創始人,與蘇東坡齊名,其書法作品《砥柱銘》在2010年6月68億的天價,創下了中國藝術品世界新紀錄。宋元時期是修水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修水八賢均在宋史有傳,其中冷姓冷應澂就是八賢之一。修水是秋收起義的主要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面軍旗在此率先製作並升起。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曾駐紮修水。修水佛教文化歷史悠久,坐落在冷氏居住地的黃龍鄉黃龍寺是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祥地五家:臨濟、偽仰、雲門、曹洞、法眼。七宗:臨濟、偽仰、雲門、曹洞、法眼、楊岐、黃龍)。
修水人民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貢獻,解放後,修水民政部門核實有10248名烈士為國捐軀。修水還是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總之修水山水秀美,文化底蘊深厚。
修水冷姓始祖冷澈,是冷漠公第七代嗣孫。後周顯德六年公年959年)生,宋太宗二十一年公元999)去世,享年40歲。
約公元982年冷澈從江西省武寧縣遷江西省修水縣,至2016年冷氏已在修水生活了1034年。
冷澈首先遷江西省修水縣城從事鐵匠手工活,因人生地不熟,中途遷至離縣城六十多公裡的修水縣大橋鎮下衫從事農業勞動。冷澈在下衫生活至第十代,由於受到當地其他姓氏的排擠,又舉家遷到了修水縣白嶺鎮泰清,即現在修水縣白嶺鎮溫泉村。可以說白嶺鎮泰清是修水冷姓枝繁葉茂的發祥地。初始遷至白嶺泰清的冷忠為第十世。冷忠33歲才生冷庭叟,冷庭叟是修水冷姓第一個讀書人。宋元豐年間進士,任浙江錢塘縣尹,後任蘇州通判,轉商州刺史。據家譜及寧州縣志記載冷庭叟與黃山谷有十八年之故交,而且其子冷惟賢與黃山谷之女結為夫妻。從十一世冷庭叟開始,修水冷姓才進入了興旺發達時期,至第十四世冷應澂的出生,這位書香世家之後,集先祖之才德,繼前人之偉業,以他仕途的輝煌業績,帶來了修水冷姓的門庭輝煌。冷應澂官至二品,為寶章閣大學士,其功德在《二十史》宋史卷四百一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五記載得非常清楚。他的“仁廉兩個字,忠孝一片心”,“治官事如治家事,惜官物如當己物”在當今社會仍有積極意義。
從冷漠至修水冷庭叟第十一世,修水冷姓跨越近三百年歷史,因各種原因,人丁很不興旺,其間人口發展不足百人。但從第十二世至現在,近千年時間,共繁衍了近四十代。現在修水本地冷氏已繁衍到了第四十四代了。除自古以來外遷無法統計外,截止本次第十次修水冷姓宗譜編修統計,人丁四萬二千人左右。可以說冷姓在修水是望族。宋元時期修水有八位賢人,宋史均有傳,其中冷應澂就位列其中,據家譜和地方誌記載,冷姓共有二十多位進士。縣志有名可查的冷姓多達31人。
修水地處贛西北山區,古時交通極其不便,外敵入侵較為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口快速繁衍,社會和諧穩定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這裡文化聚集較深,族人聚居也較為集中。
修水冷家共二十六條家規。家規要求冷姓族人要做到長幼有親順、貧富無侵,淩之失茍、居安不可不思危,在倫理道德方面也作出了多項規定。本家規一直延用了五百餘年。至1943年第八屆編修家譜時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又進行了補充修改,其時共三十七條並延至現在。
修水冷氏自古以來就有良好的宗親傳統意識,家族活動綿遠流長,延續至今,代代相傳。修水冷姓的先祖墳塋保護得很好,在修水每一代冷氏墳塋都能找到,這極為不易。
在全民抗戰時期,修水駐有國民革命軍第三十集 團軍總司令部、第二十七集團軍第二十軍軍部、湘鄂贛邊區挺進軍總指揮部和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等重要抗戰力量,是三次長沙會戰、南昌會戰和上高會戰的重要外圍戰場,贏得黃沙橋戰役、苦竹嶺戰鬥等勝利,為全國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