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粥蓬繼續開;糧食不夠從葛嶺先調!明天,你準備一下,我去南昌看看情況去。”何複初說道,
“好的,老爺!”林老二退出了書房,
何複初扶著額頭躺在書房的椅子上,自從淞滬抗戰以來,每一天最多就睡5個小時,困了累了就在車上打一盹,這麼長時間下來,何複初頭上的白頭發明顯比黑頭發多;何府的産業也逐漸轉向了虧本經營,錢沒賺上,還把美國公司賺的錢虧了進去,眼見這難民越來越多,政府的救濟力度和組織疏散人力不足,導致大批難民倒在了遷徙途中;在這場遷徙的戰爭中,清江何家的名聲也隨著難民的口口相傳在遷徙的人群中傳開......
德安到南昌的山路間,一群從山東、江蘇、安徽千裡迢迢逃難的的人群在山路裡面艱難的跋涉,裡面有老人、孩子和孕婦,大部人已經衣衫襤褸、面黃肌瘦,青壯年艱難的背負著全家的僅存的財産,照顧著老人和小孩,在這場遷徙的戰爭中,已經沒有親疏之別;相互幫助著艱難的前行......
“媽,你再堅持堅持啊!俺們從山東那大老遠的地方都過來了;眼看到地方了啊!去了南昌,有何大善人的接濟,我們肯定可以熬過去的。”一個魁梧的山東大漢哭著看著已經氣若遊絲的老母親,
“兒子,沒、沒用了;照顧好大孫子。”這個年齡並不是很大的婦女嚥下了氣,穿越了上千公裡的路程,一路上到處躲避鬼子、漢奸、土匪的圍堵,終於在這最後的不到100公裡的路程上倒下了,死在了荒郊野嶺......
“哥幾個,來幫把手,挖個坑吧!”幾個皮包骨頭的漢子說道,
......
就這麼一路走,一路埋,身體不好的、老人是一路走過來,不斷的減少,然後在經過山區或城鎮的時候又彙入新的人群,這些難民的遷徙之路是一條白骨之路、血淚之路......
清江,何府大院書房,何複初仰頭長嘆道:“哎!就打到九江了啊!很快就是南昌了。家門口了!”
“咚、咚、咚”書房的敲門聲響起,
“老爺,老夫人叫你過去一趟!”門口傳來林老二的聲音,
“好,知道了!馬上就去!”何複初站起來整理了下衣服,拍了拍臉,振作精神,推開門,朝著老太太的佛堂走去;
“媽,您找我?”何複初問道,
“嗯”何林氏放下手中的佛珠,指著前面的蒲團,說道:“坐!”
“媽,有事您說就好了。”何複初心說:我這還忙著呢?
“有沒有老二的訊息啊!最近老二沒捎信回來?”何林氏問道,
“沒呢?老二的部隊在九江跟日本人幹呢?沒他什麼訊息,不過我跟他們軍長都打好招呼了,有什麼事保證立即通知我們!”何複初保證道,
“哦!聽說最近湧入南昌附近的難民越來越多,能接濟就多接濟點吧!就當給老二集福了,讓菩薩保佑老二吧!”何林氏說道,
“是,母親;我們一直在接濟呢?過兩天我就準備到南昌去看看,母親,您放心吧!”何複初又陪著母親說了會話,離開了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