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如果將蠻夷王殺害,那麼蠻夷就會亂做一團,反而變得不容易控制,而想要收編蠻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是在浪費官家的糧食罷了,根本不是個好主意。
為什麼這麼說?
刺史很清楚,這蠻夷所處的,只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罷了,根本不足為慮,而他們會出來作亂的原因,刺史也能夠猜到一二,無非是人口過多,導致了內部糧食的不足,便只能出來送死了。
運氣好的,搶點糧食與財富,要是不好運的死掉,就封個英雄的頭銜,也算是一箭雙雕了。
再者說了,蠻夷經過九劍山莊的打擊,已經很虛弱了,所以根本不用再去理會他們,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江南都能夠安穩的!
就此,大師兄趙宇凡進行了反駁,說:“那,幾年後呢?再次面臨蠻夷的危險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永除後患?”
刺史表示,根本沒這種必要,而且就算蠻夷來襲又能怎麼樣,被搶走的,也不是刺史的財富啊!
這種話語,居然直接的說出來,真的沒問題嗎?
於是,大家看刺史的眼神,都有點不一樣了。
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但話已出口,便不能改變,只得說:“總之,我認為去刺殺蠻夷王真是百害而無一利,我是不同意的!”
自然,刺史所言,也是很有道理的,畢竟蠻夷本就過得苦哈哈,讓他們接著在山裡面苦著就是了,管那麼多做什麼?
但,蠻夷作為禍害江南的兇手,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了,而每次來襲,都會給江南帶來損失,此次更是攻下了臨安城,真是危險之極啊!
而且,還直接的威脅到了越王地位,所以越王就沒點想法?
在這種情況下,越王本人,卻是多少的,想要摻和進去,看看是否真的能收編蠻夷。
就這樣,越王提出了一個問題,說道:“聽說,蠻夷極為兇猛,武功也是不弱,所以如果真能收編過來,倒不失為好事一件,但我們拿什麼來保證蠻夷能為我等漢人效死力呢?”
大師兄趙宇凡直言道:“我只需要慢慢來,先讓蠻夷歸順我們,便不怕蠻夷不效死力!”
怎麼說?
大家都表示了疑惑,卻是不解啊。
於是,大師兄趙宇凡就解釋起來,說:“我們只需要挑選出蠻夷的勇士,讓他們跟漢人姑娘成親,慢慢的實行同化,並漸漸改變他們的習俗,這樣一來,自然就能收編蠻夷了,而這也能為我大漢帝國多出一群勇士,怎不為好事一件?”
聽起來有點道理,越王表現了贊同,並且就要答應下來。
卻,遭到了刺史的反駁,他說:“這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過程中又需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真是不知所謂啊!”
趙宇凡則說:“不管消耗多少,只能將蠻夷轉化為漢人,想來都值得的,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越王覺得是這個理,他可是在上次的蠻夷事件中差點死掉,不願意再讓這種事情發現在自己身上了。
所以,在刺史拿不出什麼有力的言語進行反駁時,越王便幹脆的同意下來,實行暗殺蠻夷王的計劃!
能成功嗎?
在上次的蠻夷事件中,可以感受到一些蠻夷的實力,知道他們中是有先天高手的。
所以了,為了保險起見,劉家家主就請出了劉家的老人,一個接近先天大圓滿的高手,來保證此行的成功率。
這樣,就應當萬無一失了。
希望,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