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結果,不是蠻夷全殲漢人團體,就是被漢人團體逃掉,要不是漢人團體進行了反殺,但也會損失慘重!
在來到深山中的漢人裡,最強的,並不是一清等人所在的漢人團體,還有更厲害的。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是存在反殺百多個蠻夷戰士的可能的。
但,也很當然的,會損失慘重,讓大家夥都沒了繼續跟蠻夷戰士拼殺下去的慾望。
於是的,就都選擇了撤離。
在不斷的戰鬥中,趙宇凡等人也已經獲取了足夠的蠻夷左耳,算是能回去交差了。
而且,更能向世人吹噓秀山派的威名了。
便,沒了繼續待在深山內的理由,決意離開。
經此一戰,直屬蠻夷王的部隊卻也損失不小,而會這樣,只是蠻夷王低估了漢人的實力。
他以為,來襲者,只是一般的漢人百姓,就算其中有先天高手,也絕對不會有多厲害,也只是佔據著人數來取得勝利罷了。
卻,完全的沒能想到,戰況竟然如此激烈,讓蠻夷王派出去的千人部隊,居然就這麼的損失了三百多人,真夠慘烈的。
不過,如此人數的損失,卻也沒有動搖蠻夷王的根本,他還是有力壓其餘部族首領的實力的。
更別說,那些部族首領們的損失更為嚴重,他們在奇襲江南的計劃中,卻是很實在的,失去了一些戰士啊!
就算是到現在,也沒能緩過來。
但,如果這幾個部族首領願意聯合的話,那麼也不是沒有跟蠻夷王一戰的實力。
只是,各個部族首領都有自己的算盤,卻難以齊心對付蠻夷王,所以此刻的局面,卻在一中微妙的平衡中。
隨時的,那幾個跟蠻夷王不對付的部族首領都會反了蠻夷王!
更別說,此刻的差別對待了。
在蠻夷王的人,獲取功績,將那些漢人們都趕出深山後,蠻夷王就立即給予了獎賞,這讓那幾個部族的戰士們非常不滿。
紛紛說:“什麼個東西?如果沒有我們拼死戰鬥,搶過來了糧食,我們族要怎麼熬過今年?”
“就是,就是,憑什麼不獎賞我們?”
那些在江南奇襲計劃中有良好表現的戰士們,紛紛表達了不滿,但蠻夷王只做沒聽見,選擇了無視。
對於蠻夷王的反對聲,卻在毫無遏制的前提下,變得越發大起來。
這,就讓蠻夷王非常不高興,但又不能說些什麼。。。
總之,整個蠻夷內,也不是一條心的,存在著種種問題。
不去管這些,就說一清等人逃出深山後,就立即的,往臨安城移動。
過程中,卻有遭遇一些人,是同樣從深山內逃出來的,卻也有一些想要進入深山中,討伐蠻夷的人。
有進行短暫的交流,趙宇凡直接對這些人說:“蠻夷已經反應過來,他們做出了應對,變得很難殺了,別去!”
有願意聽的,也有不願意聽的,總要親眼看看嘛。
然後,便各自做出了行動,選擇進山,或直接跟著一清等人共同行動,返回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