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進京的唐鐵城和祁越夫妻,將在明春返回,皇帝授意雲展留他們過新年,而冬天到來,在京裡隨便辦辦公事,也就新年到來。
臘月裡,祁越夫妻基本住在護國公府,驛站裡只有世子唐鐵城,燕燕母子也就搬到護國公府。
元秀管家後,記憶最深的就是她有喜後,公主說過的一句話:“你已管家多時,想來準備好人手。”
當婆婆的不會幫管家,而這句話一直提醒元秀,事情隨時會出來,她確實應該做到來不及管家務時,護國公府依然井井有條。
元秀一直按這個標準來做,就能騰出很多時間,和祁越夫妻、燕燕母子賞梅,或衝雪漫步,或房裡嬉笑。
有時接回龍哥兒玩上一天。
綠竹有喜的時候,太醫還沒有到,元秀和燕燕立即確定。
元秀挑眉:“哇啦哇啦的吐,綠竹,傑哥來了。”
燕燕也笑道:“是啊,你小日子沒來吧?”
太醫很快到來,答案出來,果然綠竹有了。
太醫走後,避開的祁越走進來,幾個人愈發的嘻嘻哈哈不停,黃英走進來,回說:“南陽侯夫人來看燕燕姑奶奶。”
燕燕給欒英厚厚的穿著,自己抱著,燕燕奶孃攙扶著章媽媽,來到角門見南陽侯夫人。
南陽侯夫人來送賬本,她笑道:“舅爺府上贈送的赤金,這不,我沒耽誤添了田地,問過你公公,全寫在英哥名下,這賬本一式兩份,你收一份,這裡夾的是田契。將來這是憑證。”
燕燕呀上一聲,她完全沒有想過。
平西郡王府是傳說中的有錢人家,又從欒英的抓周禮上證實,少有小孩子抓周會收七十二抬禮物,這放在京裡的新娘子嫁妝裡也是出挑的那種。
燕燕自己也不缺錢,她認為給公婆的禮物,就是給公婆的,雖然她這樣想時沒有想過以後便宜馮氏母子,但是理論上來說,南陽侯府必然有馮氏母子一份。
對於婆婆的舉動吃驚不已,燕燕推辭道:“這怎麼可以,這是我兄嫂府上送給父母親的,給英哥的另有七十二抬。”
南陽侯夫人笑道:“難道我沒有看到那七十二抬嗎?這是給家裡的十二抬,實在破費,你公公贊成我這樣寫賬本,也贊成我送一份給你。家裡沾你和英哥的光彩已有太多,舅爺府上送來赤金添的田地,收成上家裡收一份兒,餘下的打明年起給你送來,這田契還是應寫在英哥名下的好。”
燕燕還是不肯要,婆媳謙讓好半天,南陽侯夫人收下所有田地的收成,田契還是歸欒英。
南陽侯夫人還道:“就這已經佔了許多。”
十二抬禮物裡,五抬赤金磚,兩抬是男女織錦衣裳,四抬是土特產,兩件皮裘佔兩抬,人參鹿茸佔兩抬,還有一抬是一尺來高的一塊玉料,外層約兩寸高的石頭,往裡逐漸是玉胎。
南陽侯府一代不如一代,數代皆是先紈絝後磨了性情,風骨也點滴沒有。如果有人窮志不短的風骨,見到十二抬禮物或許跳上一跳。
雖然錢不少,實在敷衍,沒有一點認親戚的情意。
平西郡王世子表現的就是敷衍,調戲娶媳還想攀親密的親戚,這種好事不用想。
金磚隨便裝幾抬,男女織錦衣裳,是往年父母親過生日時,外人孝敬而來,有家底的老世家都不穿外面來的衣裳,自己家裡繡娘做的才是好衣裳,世子從庫房裡隨意拿些出來進京當禮物。
自從燕燕店鋪裡發賣西北土特產,就知道土特產在西北有多便宜,皮裘人參鹿茸這種,也是世子從庫房裡隨意拿出,現在唐鐵城手裡還有好些,準備在京裡走動走動,拜訪應該拜訪的府第。
玉料送人?
南陽侯府又不是有嗜好的收藏家,唐鐵城充分表明禮物很隨意,毫不花心思,因為這塊玉料若是交到珠寶店鋪做出來玉佩玉鐲來,只送一個就是一抬禮。
稍等上幾天,倒不用花錢,那塊玉料做出玉佩後剩下的,就可以當工錢。而放塊玉佩成一抬,水頭挺好,這是上等禮物。可是唐鐵城就把這半石頭送了來。
這是標準的拿錢砸人,俯身看南陽侯府。
在給欒英的七十二抬裡,每一抬都看得出精心挑選,一衣一物都是那種手藝繡工玉工雕工遠大過材料的珍品。
南陽侯夫妻心裡有數,平西郡王府壓根兒不想和他們走動,只看重欒英。其實看得欒英也就夠了,而南陽侯夫妻早就磨滅性情,有人送錢沒脾氣,從發財的角度來看,還是相當高興。
所以,南陽侯夫人想家裡得到田地的收成也就不錯,田契還是歸英哥的好,又趕緊的送來,也正好看看孫子。
玩上一會兒,欒英打哈欠要睡,南陽侯夫人看著包好大衣裳,目送燕燕等人上小轎走向內宅,她這才坐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