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於西北一戶普通門第,家中不算富裕,也不算貧窮,唯一值得稱道的是,我家是開書鋪的。
我父親是個秀才,屢試不第後,用不多的積蓄開了間書鋪,自己抄書,也花錢請讀書人抄書,最後把抄來的書賣掉。
從我有記憶開始,便在充滿墨香的書鋪裡來往穿梭。
父親不是迂腐之人,他會在閒暇時刻教我讀書識字,帶我領略書中大千世界。
我八歲時便會拿起毛筆,幫家裡的書鋪抄書了,雖然字跡不好。
我父親曾經感慨過:“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古詩,八歲通子集,吾女是個天才啊。”
可往往他在感嘆這句之後,又會加上一句:“可惜你不是男兒,不能參加科舉,否則,朝堂之上,定有你一席之位。”
我微微一笑,當時不太懂,我讀書是因為喜歡讀書,而非想要科舉做官。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一旦開始看書、抄書,就像是著迷了一樣,不知晝夜,不知飢飽,連千字文,百家姓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有一次,書鋪裡遇見兩個客人打架,我痴迷於讀書,渾然未覺。
等他們打完,都在我父親的調解下握手言和了,我才看完最後一個字,從書中的世界走出來。
一個客人笑著打趣我父親:“文秀才,你是個書呆子,怎麼也把自家女兒培養成書呆子了?”
我父親打了個哈哈:“我女兒喜歡讀書,就讓她讀嘛,反正我家書多,放著也就放著。”
我原本以為我能在父親的關愛下,把書鋪裡的書讀完,直到那一天來臨。
在那一天來臨之前,我已經在讀書時,隱約聽到父親愁眉苦臉,和幾個好友談及西戎、叩邊、顧家軍之類的話,但書太好看了,我便沒有抽出精力多去了解。
直到一個很普通的清晨,我被屋外一陣嘈亂的聲音吵醒。
睡意惺忪時,母親驚慌失措地跑進屋,手忙腳亂地幫我套好外衣。
看著母親驚慌失措的表情,我也緊張起來:“娘,發生了什麼?”
母親道:“西戎人殺進來了!”
我就算再兩耳不聞窗外事,也知道西戎人的兇狠:“邊關將士呢?”
母親滿眼淚水:“死的死,跑的跑!總之,邊關破了!”
母親拉著我的手,急匆匆要出去時,我還順手拿了我昨夜未讀完的書。
可等我們跌跌撞撞出去,西戎人的鐵騎已經衝進書鋪。
我看到父親逃跑不成,被一個粗壯的西戎人一刀砍殺在地,鮮血噴濺到一本本被他精心保護的書籍上。
我下意識就要尖叫出來,母親趕緊捂住我的嘴,帶著我去了灶房,把幼小的我塞到爐灶裡。
“文秀!你記住,一會兒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出聲,更不要出來!”
“如果你能活下去,千萬別忘了國破家亡之恨!殺父弒母之仇!”
說完,母親就抄起灶房裡的菜刀,尖叫一聲衝了出去。
“我跟你們拼了!”
母親知道西戎人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她不像我身材矮小,能躲進灶膛。
她躲不了的。
於是她拿著菜刀,用盡全身力氣想為父親報仇,怕是連西戎人一根頭髮絲都沒砍斷。
灶膛還留著昨夜燒火的餘熱,裡面黑漆漆的,我什麼都看不見。
只能聽到母親的哀嚎和咒罵,以及西戎人的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