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也想穿上大紅官服,昂首挺胸立一番事業,憑藉功績光宗耀祖。
可是這太難了。
四年的時間裡,隨侍們來來去去,真正長期留下來的不足五十人,真正能對天下事洞悉一二的,不足二十人,真正能與朝臣們有一較之力的,不足十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女帝替她們抗爭過,成功過,也失敗過。
事到如今,隨侍們變成了這樣一個尷尬而又特殊的存在。
臣不臣,奴不奴。
所有人都不敢輕易得罪她們,卻有種種方法桎梏她們。
顧玉道:“你不能只是想,還要去做。”
顧玉的聲音如輕煙縹緲,春水消融,讓張蓉心中湧起無限希望。
顧玉這麼說,便是要幫隨侍的意思,張蓉壓抑不住內心的興奮,對顧玉鄭重行了一禮:“還請顧丞相指條明路!”
顧玉又問道:“知道我為什麼叫你來嗎?”
張蓉道:“不知。”
顧玉道:“一則你聰慧,又極有野心。”
野心對於男子來說是個褒義詞,可是放在這個時代的女人身上,就成了不安分的象徵。
而顧玉的語氣,明顯是誇。
張蓉沉默不語,聽她繼續道:“二則你父親是大禹朝太師,位高權重,在文人心中地位頗高,且與當世大儒交情匪淺。”
女帝初登基時,遭到天下酸儒攻訐,便是張太師挺身而出,和白鹿書院的大儒們一起為女帝正名。
張太師一出手,反對之聲迅速平息下來,其在文人心中的影響可見一斑。
亂世看武將的刀劍,盛世看文人的筆墨。
張太師能為女帝正名,也能為隨侍正名,亦能為女人正名。
張蓉苦笑一聲:“一則張蓉愧不敢當。”
“二則父親他不是沒試過,只是朝中關係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他提倡讓隨侍入朝,結果以失敗告終,還落得一個偏袒女兒的惡名。”
顧玉道:“那是因為你們用錯了地方。”
張蓉鄭重其事道:“還請顧丞相指點迷津。”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