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不想和顧玉有個孩子,只是孩子的事情要看顧玉的身子,更要看與孩子的機緣。
好在女帝說了沒多久,張蓉就在外面求見,讓景君澤和顧玉暫時得以解脫。
張蓉一臉嚴肅進來,對三人行了禮:“臣拜見女帝、太子、顧丞相。”
張蓉做事向來知分寸,如今打擾三人談話,定是有急事要說。
女帝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張蓉眉頭緊鎖,緊張道:“回女帝,女學出事了。”
這四年裡,女帝治理天下的同時,也透過鼓勵寡婦二嫁、取締貞節牌坊、禁止吃絕戶、嚴禁殺害女嬰等方式,想方設法打破世人對女子的桎梏。
女學便是最近推行的一大政策,旨在幫助女子讀書。
女學開辦之初,根本無人問津,甚至被民間妖魔化。
“女子無才便是德”流傳太久,也被誤解太久,上至高門大戶,下至平民百姓,都覺得女子就該在閨閣繡花,相夫教子,讀書打仗都是男人要做的事情。
世家貴女根本不愁沒書讀,家中自會請教養嬤嬤和女先生。
農門貧女能活下來都很不容易,稍微大一點兒,就要在灶臺和織機前忙碌,和父兄一起下地幹活,等及笄後,便早早出嫁,換得一點兒聘禮,在夫家繼續操勞。
市井民女要麼辛苦做工補貼家用,要麼囿於閨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將女德女戒刻在骨子裡。
女學創辦以來,入學者寥寥無幾,且流言蜚語不斷。
甚至一些入了學的女子,被指責不安分不檢點後,灰心喪氣選擇退學。
女學一度成為京都的笑話。
在京都尚且如此,更別說以後在全國推廣的效果了。
無奈之下,女帝和顧玉只能效仿松陽成立的娘子軍,以錢財誘人。
凡是願意入學的女子,女學便獎勵二兩銀子,要求女子最少要在女學內待三年,若日後成績好,還會有額外的獎賞。
這一年裡,進入女學的女子可以回家,也可以食宿在女學。
二兩銀子看似不多,卻是一些貧家女靠著耕地織布,辛苦幾年都賺不來的,而且女學還管吃飽飯,省下家中口糧。
政策一出來,就吸引了許多人的關注,貧寒人家紛紛將家中幼女送來,年齡都不大,十歲以下居多。
他們打著讓自己的女兒去女學待個三年,三年後出來,可以幫家裡再幹幾年活,或者將其早早嫁出去的主意。
如此人財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很殘酷,也很現實。
而女帝和顧玉最開始的設想是,等三年後,女子若願意繼續待在女學,便可以留下。若不願意,也可放其歸家。
讀過書的女子,哪怕最終還要回歸家庭,也和目不識丁時大有不同。
初期雖然投入多一些,但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下來,女子讀書的風氣便可盛行開來。
想法是好的,真正實施起來,卻是出了大問題。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