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能和連老怪相識,便是因為那次燈陣。
顧玉寫下的謎底,無論居子石怎麼問,連老怪都閉口不言。
在剛剛連老怪說那番話時,居子石便開始動搖自己的內心,再加上顧玉上門,直接以廣齊伯府的事情,請他、勸他、逼他還朝。
現在再推拒,已經不是居子石的性格了,便順勢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實在好奇,當初謎底,究竟是什麼?竟然讓連老怪僅憑几個字,就把顧玉引為知己。
顧玉沒有遮掩,直接道:“民與君,不兩立。”
居子石聽到後愣了一下,而後怒喝一聲:“荒唐!”
這一聲怒喝沒有嚇到連老怪和居子石,倒是把旁邊的僕從給嚇到了,見這邊情況不對,便低著頭走了出去。
顧玉和連老怪都猜到了居子石會有這個反應。
居子石剛正不阿,是君臣上下的堅定維護者,甚至於在他看來,天子失德,是臣下未盡到勸諫的義務。
所以他在剌帝發怒之時,便做好了死諫的準備。
看到顧玉和連老怪淡定喝茶,居子石心中的怒火更甚,指著顧玉鼻子的手抖得不行。
“君臣一體,上下同德,顧玉,你何敢說出這種大逆不道之話!”
《典語》有云:夫君稱元首,臣雲肱骨,明大臣與人主一體者也。
《管子·君臣》曰:上明下審,上下同德,代相序也。
這是天下人都遵循的道理。
顧玉放下茶杯,站起來直視居子石:“好一個君臣一體,上下同德。”
“可是居前輩,君主若真能做到與卑賤者一體,天下何至於動亂不止,百姓困苦不堪?”
居子石道:“正是因為君主體會不到,才更需要臣子溝通上下,將世情百態擺到君主面前。”
顧玉道:“居前輩體會過飢寒交迫嗎?體會過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交完賦稅,卻只得升斗糧食的小民生活嗎?”
居子石道:“我有眼睛,我會看,我會聽,亦會將所見所聞上書君主。”
顧玉道:“你所看到的,聽到的,不過只是世情一角,可對於萬萬百姓來說,卻是他們的一輩子!”
“你自己都只能所見所聞,無法體悟,又如何能僅憑寥寥數語,讓錦衣玉食的君主體悟?”
“歷朝歷代,多少忠臣良將,以死相諫,可是君主能夠採納其建議的,又有多少?”
居子石辯駁道:“雖有死諫不成者,亦有賢臣明主,萬古流芳。”
顧玉道:“百姓的苦難,只是賢臣明主萬古流芳的籌碼嗎?”
“自古以來,成功進諫有幾人,失敗者又有幾人?”
“且不說君臣,就是現在,居前輩,您又能與家中的僕從上下同德嗎?”
“我入了院子,見這滿地狼藉,猜想來之前,您與連老怪必有一場衝突,你們在破壞滿院景緻時,家中僕從可曾阻攔?”
居子石和連老怪下意識去看府上的僕從,僕從站得遠遠的,此時低著頭,並不知這邊的顧玉提到了他。
連老怪道:“他沒有勸諫。”
顧玉道:“他為什麼沒有勸諫,是因為您在氣頭上,他不敢,害怕您遷怒於他。”
“便如滿朝文武,同樣擔心天子一怒,伏屍百萬,他們成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