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後,西戎的臣服,天下的統一,也離不開顧家軍的付出。”
孩子又問道:“那為什麼這些屍骨都過了二十五年,才被挖出來呢?”
面對孩子天真的眼睛,大人們一時語塞。
為什麼呢?
比血淋淋的廝殺更可怕的,是人心叵測。
見大人沒有回答,孩子又指著顧玉問:“她又是誰?”
大人為孩子沒有刨根問底而鬆了一口氣,看著顧玉道:“那是老鎮國公顧鈞益的兒子,當今的顧氏爵主,朝中一等一的權臣。”
“均田制是經她之手推行起來的,科舉改制也是她帶人操辦的,宮變時她守護皇城,立下赫然大功,如今兵不血刃讓西戎歸順朝廷,也是她在其中談判周旋。”
說完,他猶覺不夠,便補充了一句:“她父親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她也是。”
小孩子的世界總是純粹的,當即大聲喊道:“我也要當英雄!”
惹得旁邊人笑起來。
大人摸了摸他的頭:“英雄不是那麼好當的。”
往往伴隨著血與淚。
...
因這些棺槨,顧家軍行路稍慢一步,歷時四個多月,才回到京都。
讓顧玉沒想到的是,女帝竟然親自出城來接,聲勢浩大,似乎並未將顧家軍和剌帝之間的傳言放在心上,反而對顧家軍的英勇讚賞有加。
“鎮國公顧玉,統一西戎,立下赫赫戰功,朕允你擴充顧家軍,賜虎符,保家園!”
朝堂上的人都是精明人。
如今西戎歸順,藩王臣服,天下太平,內爭外鬥皆已平息,按理來說,此時就該削減兵力,休養生息,迎來盛世。
早已到的朝廷軍和君家兵馬,已經放了一部分兵卒解甲歸田。
偏偏輪到顧玉不但不放,甚至允她擴充顧家軍。
這是何等的信任?
從前顧玉手裡只有權,現在連兵也被女帝放心交到她手中。
女帝難道不怕功高蓋主嗎?
有些人小心抬頭,看向這對君臣。
女帝甚至無視一旁同樣跪著的親兒子,親手將顧玉扶了起來,看著顧玉的眼神裡有欣慰,有憐愛,還有幾分敬佩。
顧玉有些受寵若驚道:“臣多謝女帝。”
女帝絲毫不避嫌,拉著顧玉的手,將她帶進皇宮。
身為女帝的親子,也只能跟在一邊。
女帝用實際行動,回答了眾人的疑慮:她不怕顧玉功高蓋主。
這是一個和剌帝截然不同的帝王,她霸道,也懷柔。
最難能可貴的是,她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朝臣們不必將所有心思都用在揣測聖意,埋頭做事,便是最好的取悅她。
她也做到了任人唯賢,既扶持寒門,也重視世家。
女帝甚至還在勤政殿藏了一個智囊團,天下優秀女子,皆伴她左右,為她出謀劃策,跟她一起指點江山。
百廢俱興,盛世之象已初見端倪。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