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執拗道:“分不出來也要分!”
烏丹忙道:“這是自然!雖然困難,但事在人為。”
大禹朝人身上的盔甲能夠作為憑證,一些被腐蝕掉的令牌也可以,還有刻字的玉牌、刀劍。
總有辦法的。
顧玉臉色依然不見好轉,烏丹道:“鎮國公放心,我亦會配合您,將當年西戎和大禹在落日關一役的真相昭告天下。”
夕陽已經徹底沉入西邊。
顧玉站了起來,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清清冷冷留下一句:“不必。”
屍骨太多,一日是整理不完的,顧家軍在這裡安營紮寨,顧玉也守在這裡。
落日關的夜裡很涼,顧玉怎麼也睡不著,從營帳裡走出來。
不遠處就是埋了無數屍骨的巨坑,但都是自家人,並不會讓顧玉害怕。
君澤來到顧玉身邊,給她披上一件外衣,說了一句:“能回去就好。”
夜色深沉,落日關的天幕似乎很低,月光暗淡,星子明亮。
顧玉道:“我看過史官筆下的落日關一役,寥寥數百字,書盡了顧家軍的壯烈,我父親的驍勇。”
君澤道:“老鎮國公是英雄,這點兒永遠不會變。”
顧玉道:“落日關一役。顧家軍冤,我父親冤。”
“但我不想千百年後,後人提及這場戰役,只剩下對落日關冤屈的惋惜。”
君澤低聲道:“所以你不想將落日關的真相昭告天下。”
顧玉低垂眼簾,沉默半晌,才道:“真相太痛。”
身為將領,若不能功成名就,解甲歸田,便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她的父親沒有走上第一條路,便只能走第二條路。
為了保家衛國,死在敵人手裡,會令人肅然起敬。
可是為了保家衛國,死在自己守護之人手裡,則會令人嘆惋。
史書寫好的內容,一個在百姓心中無比崇高的人物,不該再次顛覆,只在人們心中留下一聲嘆息。
既然現實中他的父親沒有完成的戰死沙場的使命,在史書裡完成,也算是另一種圓滿。
君澤道:“那便不改,真相如何任由他人評說,你不要承認便好。”
即便顧玉想說出真相,君澤也會想辦法阻止。
他有自己的考量。
一旦當年的真相暴露出來,天下人知道老鎮國公死於剌帝和紹無極之手,那麼顧玉之前的種種舉動,難免也會被人勘破真相。
畢竟剌帝臨死前,顧玉是唯一一個待在剌帝身邊的臣子,紹無極也死於顧玉之手。
這樣一來,顧玉便會從在宮變中守護皇宮的功臣,變成替父報仇,以下犯上的亂臣賊子。
天下對顧家軍嘆惋的同時,亦會將顧玉釘在“弒君”的柱子上鞭笞。
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可殺臣,臣卻不能弒君。
往事不可追,但顧玉未來的路還有很長。
君澤不能眼睜睜看著顧玉淪為亂臣賊子。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