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已經一人之上,萬人之下。
一生功績無數,何苦再費盡心思,以武力扶持九皇子上位?
究其原因,還是聖上的心太大了,竟然想要對世家下手。
先是寒門科舉,設定文翰司,又是均田制,後來更是讓紹無極帶領內衛處放開了殺。
聖上這是要蠶食世家的勢力,若繼續放任,不過兩代,大禹朝便再無世家的地位。
王憲豈能看著百年王家,從他手裡毀掉?
豈能看著曾經一路扶持過來的高門,就此湮滅?
所以在聖上屢次三番對世家下手時,王憲就再坐不住了。
一個養花愛花的老人,再次投入波詭雲譎的朝堂,攪弄風雲,只為讓子孫後代,延續尊崇。
對顧玉下手,只是小試牛刀,給聖上一個警告。
可惜聖上不知悔改。
對紹無極下手,則是明晃晃跟聖上撕破臉。
可惜聖上還是一意孤行,立了六皇子為太子。
太子若是登基,親寒門的顧玉,必定會繼續對世家下手。
王憲見不得這種情況發生。
沒有世家,就沒有大禹朝,沒有聖上。
偏偏聖上執迷不悟,企圖讓那些從泥地裡出來的寒門把控朝堂,對世家趕盡殺絕。
他也不想想,一萬個百姓裡面,也才能出一個會讀書的英才。
而十個世家子弟裡面,最少也能出一個文韜武略的俊傑。
集天下之資,供養世家的治國之才。
難道不比耗盡國庫,費力培養一些見識淺薄的愚民強嗎?
尊卑上下,自古如此。
聖上景宣,是他一路輔佐上來的。
王憲看著他從一個不受寵的皇子,成長為一個冷血無情的帝王。
他對聖上,對大禹朝嘔心瀝血,晚年卻遭聖上猜忌,讓王家元氣大傷。
他並不想背上以下犯上的罵名。
可他如果不以下犯上,就會有萬萬賤民,妄生貪念,以下犯上。
所以,他才會在晚年拼盡全力,扶持九皇子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