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澤喃喃道:“顧家軍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依然未讓西戎人踏足大禹朝的國境半步,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每個武將都越不過顧鈞益這個名字。
老鎮國公用兵如神,在戰場上所向披靡。
他的一些戰績至今寫在兵法書上,供後人參考。
他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在落日關。
可人們對落日關的戰役分毫不知,因為戰況慘烈,無人生還。
便沒有人知道,那四個月顧家軍是怎麼與西戎人對抗的,也沒有人知道顧家軍是怎麼在極端的環境下艱難求生。
大家只知道顧家軍是如何英勇無畏,以少勝多,將西戎打得元氣大傷,至今俯首稱臣。
卻無人知曉他們是怎麼打贏的這些仗。
便如同關言,除了在紙上寫下“苦守”二字,再寫不出其他。
想到顧玉的恨,君澤無措極了,道:“為什麼不支援?紹無極不可能不知道落日關的情況,他為什麼不支援?”
若是紹無極帶領援軍及時前往落日關,能夠救下數萬顧家軍的。
紹無極也是帶兵打仗的好手,再加上有顧鈞益在,定能獲得更大的勝利。
紹無極明明可以這麼做,卻沒有這麼做。
為什麼?
關言沒有回答他。
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回答。
顧家軍全軍覆沒,西戎人元氣大傷,落日關始終沒有被攻破,大禹朝安定至今。
顧家軍雖然沒了,可紹無極的兵馬卻未損耗多少。
顯赫的顧家門楣,在顧鈞益死後,逐漸衰落。
散落各地的顧家軍,也被收編到紹無極手裡。
人們再提到顧家軍時,總要道一聲惋惜。
這也是君澤與顧玉初相識時,瞧不上顧玉的原因。
父親是威名赫赫大英雄,“兒子”卻文文弱弱,倒在泥水裡半天爬不起來。
君澤仰望顧鈞益的豐功偉績,看到顧玉不免失望,後來相處中,才漸漸改觀。
關言繼續寫下:“紹無極增援時,西戎人猶在落日關外徘徊。”
君澤握緊了雙手,道:“既然紹無極增援時,西戎人還未攻下落日關,就說明當時顧家軍定然還有幸存者苦守。”
關言寫不下去了。
君澤也說不下去了。
援軍已經到了,可本應倖存的顧家軍為什麼在戰報中僅用“全軍覆沒”來一筆帶過。
苦守四個月後,終於守到援軍的顧家軍,去哪兒了?
君澤道:“落日關真的什麼都沒查到嗎?英雄總要有埋骨之處,哪怕一具屍體,一座墳墓,都沒有嗎?”
關言搖搖頭,道:“找,不到。”
二十多年了,英雄早成枯骨,再加上有心人遮掩真相,怎會找到。
君澤卻是想到另一樁事。
顧鈞益的衣冠,是紹無極帶回來的。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