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剃度出家的訊息傳遍京都。
百姓們嘖嘖稱奇,錦衣玉食的皇子不做,出家當和尚,還真是開國以來頭一遭。
六皇子派、九皇子派的官員樂不可支,五皇子被貶為庶人幽禁皇子府的時候,還有一線復出的可能。出家當和尚才真的是了卻塵緣。
五皇子派的人六神無主起來,紛紛前往長公主府。
然而君澤重傷在身,臥床不起,長公主以照顧兒子為由,拒絕相見。
大有心灰意冷,從此淡出權力中心的打算。
這讓五皇子曾經的追隨者們惶恐不安,行事愈發低調。
上一次尚且能安慰自己,有長公主和逍遙王在,未來或許還有轉機。
可這一次竟連長公主和逍遙王都自顧不暇了。
老話說風水輪流轉果真不假,去年五皇子派風頭無兩,九皇子派每日在朝堂上當縮頭烏龜。
今年九皇子派的人徹底翻了個身,在朝堂上揚眉吐氣。
下了朝後,張太師一臉凝重地回府。
在朝堂上吃了癟,沒想到回到家,還有一樁更讓人賭氣的事情。
張夫人愁眉苦臉,道:“從前親友間往來,誰不誇蓉姐兒千好萬好,現在提起蓉姐兒,她們避之如洪水猛獸。”
不怪張夫人愁苦,從前眼界高,對於親友的暗示從不理會。
現在想要將就,親友們又都避之不及。
孃家嫂子的侄兒還稱得上年少有為,張夫人親自上門打聽,孰料提起蓉姐,嫂子便顧左右而言他。
張夫人不是看不懂人臉色的輕狂人,嫁女兒沒有上趕著的買賣,僵著笑臉就回來了。
張太師聽出了夫人的言外之意,亦覺得心中不平。
不知賭氣還是怎麼,張太師道:“我的女兒乃是精心教養的世家貴女,以後定然會有大前程,輪不到他們嫌棄。”
說罷,張太師一臉凝重地趕到張蓉院子裡,將五皇子剃度出家的訊息告知張蓉。
張蓉正在烹茶,聞言放下杯盞,道:“他如此決絕,倒是讓人意外。”
不是誰都能捨棄皇親貴胄的身份的,張蓉不知在五皇子身上發生過什麼,但不免唏噓。
張太師長嘆口氣,道:“蓉兒,是為父沒看清形勢,耽誤了你。”
張蓉道:“父親折煞女兒了,朝堂之爭本就瞬息萬變,豈是能預料到的。”
話雖這麼說,但張太師看著自己優秀的女兒,心裡依然不是滋味。
所謂一家有女百家求,在張蓉身上從未應驗過。
不是說張蓉不夠優秀,而是太優秀了。
她是依照皇后品格培養出來的世家貴女,不說放眼京都,就是放眼天下,也少有女子能比。
從前無人敢上門求婚,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位以後是要走鳳凰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