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下意識擋在顧玉面前,喊道:“小公爺當心!”
顧玉一把將他推開,硬生生受了這一鋤頭,那鋤頭明顯是被打磨過的,右肩膀瞬間滲出血來。
衙役們這才湧上前來,護著顧玉和湯顯,拔出腰間的佩刀,直指鄉民。
那些鄉民看到衙役手裡的刀紛紛警惕地後退兩步,可眼神中的敵意依然未消。
剛剛傷了顧玉的鄉民不知不覺退到人後。
顧玉被衙役護著離開,仍然留下一句:“不得傷人!”
湯顯看到顧玉的傷口,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再回頭看看一個個視他們為仇敵的鄉民。
他瞬間涕泗橫流,徑直跪了下來,道:“鄉親們啊,你們醒醒吧。”
“你們知道鎮國公是多大的官兒嗎?她大可以錦衣玉食,高坐廟堂,對百姓不管不顧,可她還是來了。
有哪個貪官奸臣會踩著滿腳泥濘,從京都趕到窮鄉僻壤宣政。有哪個貪官奸臣被你們打傷還叮囑衙役不得傷人。”
他舉著雙手,道:“你們看看,你們看看我這一手老繭,我也是窮苦出身,舉全族之力才供養出我這麼一個二榜進士。我在進京趕考前一晚,還在往地裡挑糞。
你們聽信那些油頭肥腦的鄉紳煽風點火,為什麼就是不肯信我這麼一個和你們出身一樣的寒門縣令。
鄉親們,你們看看身上的補丁,腳下的爛鞋,家中還有幾鬥米?多久沒吃過一頓飽飯了?這日子真的過得好嗎?”
鄉民們對堂堂縣令給他們下跪的行為十分震驚。
一聲又一聲的質問讓他們不由得開始反思。
在他們眼裡,縣令已經是天大的官職了,今天能來堵人,不過聽信鄉紳所說,法不責眾,看到衙役刀劍那一刻不可避免有些害怕。
所幸沒有那位京都來的大官沒有計較。
他們互相看看面黃肌瘦的親族,第一次對傳聞中的政令有些動搖。
鄉長意識到了什麼,忽然問道:“剛剛是誰傷了京都來的大官兒!快站出來!別連累大家夥兒!”
所有人面面相覷,都說不認得。
鄉長趕忙下地,將湯顯扶了起來,道:“去草民家裡說。”
湯顯去鄉長家裡說了什麼,顧玉不得而知。
她隨著人回到縣衙,平沙過來要幫她上藥,顧玉道:“我自己來,你先出去吧。”
湯顯回來後,跪著給顧玉請罪,不過帶回來一個好訊息,長梁鄉答應下來先丈量土地,明年試試均田制了。
湯顯按照顧玉之前的話,承諾他們明年賦稅定會比今年低,否則他自請脫掉烏紗帽。
鄉長甚至答應去臨近的幾個鄉里幫忙勸說。
一旦有了表率,以後的事自然而然會順利許多。
顧玉道:“湯縣令,你代我寫一封奏摺,就說我們宣揚政令之時,被歹人刺殺,求聖上調一隊兵馬過來。”
湯顯連忙應下,道:“小公爺,您可上了藥?”
顧玉看了一眼肩頭,道:“上過了。”
湯顯愧疚道:“都怪下官沒用。”
雲盧縣的高縣令可不像他這般,各項事宜推進得十分順利。
顧玉道:“不必自責,若非我受傷,那些鄉民就生不出敬畏和懷疑。”
湯顯一愣,道:“莫非小公爺是故意的?”
顧玉道:“一點兒小傷,不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