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不知從哪兒聽說了他的遭遇,主動與他通了書信,對一些政令進行指點。
這次旱災中,根據河流走向開渠打井,就是顧玉給他出的主意,還派過來幾個行家,親自考察指導,才不至於在秋收時造成饑荒。
每次通訊,高懷都能豁然開朗,一次又一次折服於顧玉的高瞻遠矚。
可以說現在雲盧縣變成這樣,有顧玉一半功勞。
在雲盧縣奔走了一天後,夜裡,顧玉跟高懷徹夜長談。
一隻飛鴿從縣衙悄然飛出。
半個月後,京都百年世家王家的老太爺大壽,數十個相熟的世家家主、爵主前來賀壽。
可原本該熱熱鬧鬧的賀壽場景並未出現,反而是二十幾個有頭有臉的世家代表人齊聚一堂,氣氛凝重。
每個世家家主臉色都不好看,對雲盧縣傳來的訊息議論道:
“均田制?”
“荒唐!”
“大禹朝的佔田制施行近百年,將大禹朝從一個貧弱小國變為富足的大國,期間從未出過差錯,多少百姓受益,豈是說變就變的。”
“均田制一出,各個世家名下的田地莫非都要還給那些農人?真是笑話。”
“只有不事生產的農人,放棄土地交給世家,世家給他們提供耕牛和農具,讓他們哪怕在荒年仍有立足之地,現在說還就還,把世家當什麼了!”
“年年稅收豐盈,只有今年不幸遇上天災,戶部交上的賬本較往年減了三成,聖上就如此坐不住嗎?”
“依老夫看來,聖上想要推行均田制,可不是因為今年戶部稅收銳減,而是他想要對世家下手。”
“今年開辦恩科,只讓寒門參與,我們讓步了。文翰司成立,讓多少寒門跟在聖上身邊,我們也讓了。”
“可聖上仍不知足。”
“當初他依靠世家上位,現在龍椅坐穩了,卻過河拆橋,反咬一口。”
“君家家主,您怎麼看?”
君家家主君沛撫了一把鬍鬚,道:“諸位說得不錯,只是政令未出,不過是讓顧玉前去摸查人口,丈量土地,能不能施行還是一說,咱們是不是操之過急了。”
君家出了一個皇后,娶進來一個長公主,自然比他們的心態更穩一些。
一個家主狀似不經意道:“常中縣可是有君家不少土地,君家主。大事上頭,您老可別犯糊塗。”
另一人及時補充道:“徐家可是想來給王老爺子賀壽,王老爺子給拒了。只因徐皇后行事不端,我們看不過眼。”
君沛一笑,道:“大事上頭,老朽不會犯糊塗。”
眾人暗自鬆了口氣,將話題繼續引到均田制上。
“聖上久居高位,等閒不會想到這茬,若說此次均田制的提出跟那群文翰司學士無關,我是萬萬不能信的。”
“文翰司幾次三番壞我們好事,實在礙眼。”
“顧鈞益走得早,顧家沒有一個管事的長輩,顧玉小兒不知天高地厚,行事愈發猖狂。”
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該讓她長長教訓了。”
喜歡玉謀不軌請大家收藏:()玉謀不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