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知道聖上心急,不希望這件事拖太久,身子將養了三天,便向宮裡遞了摺子說自己痊癒了。
聖上傳話關懷了幾句,又賜下一些藥材,亦是給京都人一個風向。
顧玉要調查的事情,是聖上允許的。
不少官員咂摸出味兒來了,在心裡佩服顧玉對自己的狠絕。
當年雲嬪是在一場宮宴上被人揪出來了,看到香豔場景的命婦和宮人不少。
先帝來不及攔截,訊息就已經擴散出去了。
反正先帝混亂後宮鬧出的陰私不少,蝨子多不怕癢,若不是當今聖上登基,這件事怕是早就被人淡忘了。
安親王謀反,算是舊事重提,讓傳言甚囂塵上,這次連聖上不是皇室血脈的謠言都冒出來了,不可謂不誅心。
顧玉現在要做的,就是洗白聖上生母淫穢後宮一案,明確聖上的血統,最後把壓力給到史官,讓史官更改當年的記事。
想要洗白雲嬪並不難,只要說是有其他后妃故意陷害,實則侍衛本就是太監假扮的就可以了。
難的在於讓當年的目擊者站出來作假證。
真相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
顧玉強行洗白,將這些都安度晚年的命婦們重新拉出來,讓聖上知道,當年就是你看到了我生母不堪的一幕。
這不是純純的引得聖上惦記嘛。
就算到時候顧玉洗白成功,獲得聖上歡心,而命婦們隱瞞“真相”,根本落不了好。
有聖上的默許,顧玉很容易就從禮部那裡得了一本名冊,是當年宮宴的參會名單。
幾十年過去,那些命婦、宮人大多逝世,為數不多的還在世的,聽說顧玉要重審舊案,都忐忑不已。
以防引火燒身,大多命婦都以各種理由推辭,閉門不見。
顧玉拖著病身,連吃了幾個閉門羹。
名單上的人越劃越少,她吩咐平沙,去下一家。
如果名單上的人都拜訪完,還是沒人願意出來做偽證,就只能讓聖上插手。
到時那些命婦和他們的家人免不了吃一頓苦頭。
她這個奉命重審的人也免不了在聖上那裡留下辦事不力的印象。
正頭疼間,一個府兵來到顧玉的馬車前,道:“顧小公爺,長公主有請。”
顧玉握緊手上的冊子,輕咳了幾聲,道:“是,下官這就過去。”
顧玉並沒有漏掉長公主,當年長公主尚且年幼,也參加了宮宴,目睹了這一幕。
實際上,長公主出面做偽證是最合適不過的,她跟聖上有姐弟的情分在,自然不必擔心聖上對她生出膈應。
遲遲不上門,還是因為長公主府裡有她想避開的人。
顧玉咳嗽幾聲,她沒忘跪在奉天殿時,君澤視若無睹地從她面前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