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罷氣憤不已,紛紛道:
“欺人太甚!”
“這個狄家眼裡還有王法嗎?”
“引香夫人好可憐啊,一個弱女子,被騙錢騙感情,連命都要差點兒搭進去。”
“狄大人還是大理寺卿呢,居然縱容手下做出這種傷天害理之事。”
“一個小小的管事都敢草菅人命,這個狄大人也定然不是好東西!”
“你們還記得前段時間有個叫蔡英的女子冒死敲登聞鼓嗎?就是這個狄大人故從中作梗,差點害死人家父親。”
“這是什麼狗官!”
顧玉安插的人在下面煽風點火,大家都憤慨起來。
幾個御史原本聽到是狄家一個下人還有些失望,但看眾人如此激憤,便又覺得此事倒也不是不可行。
一個御史對引香夫人道:“你說的可都屬實?”
常引香道:“引香不敢欺瞞大人,若非引香輸給了虞美人,不得不離開京都,這件事就是爛在肚裡也不會說。”
御史道:“為何不說?”
常引香道:“引香一條賤命不足為提,可是不能連累收留我的汪管事。”
汪管事道:“你是苦命人,我只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幫一幫你罷了。”
這個時候,油滑無恥的汪管事在眾人的心裡一下子高大起來。
虞美人忽然上前,握住引香夫人的手道:“殊不知,我在陰差陽錯下,逼你說出這件事!我們身為風塵中人,本就艱難,你還遭遇這事,實在可憐。偏偏你有情有義,寧可含冤,也不肯連累汪管事。”
引香夫人道:“蹭了虞美人的名聲,是引香的錯,引香慚愧。”
虞美人卻大手一揮,道:“你本就叫引香,我名字裡也有香,可見冥冥之中自有緣分,怎麼能說是你蹭了我的名聲呢!往後,你我就是異性姐妹,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讓你餓肚子。”
虞美人一副姐妹情深的樣子,彷彿剛剛指著鼻子罵引香夫人的不是她一樣。
眾人心裡都有些怪怪的。
這時,人群中有人喊道:“虞美人和引香夫人都有情有義,現在化干戈為玉帛,實在令人感動。”
這話一出,眾人心裡的異樣情緒便消散了。
原以為是兩個琵琶女互撕的戲,結果唱的是竇娥冤,現在又是義結金蘭。
可謂一波三折,精彩不已。
大家免費吃了拾箸樓的飯食,逢上引香夫人的冤屈,還知道了汪管事無恥的皮囊下,居然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之人。
拾箸樓的口碑一下子又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