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湖由此得名。
按說這兩個神女只有名字一樣,實際上八竿子打不著關係。
但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顧玉不得不把這兩條線索聯絡到一塊兒。
先是晚娘說的“天地摧崩,邪祟橫行,神女降世,普度眾生”,導致朱見春惹來殺身之禍。
再是運河上運糧船被神女教的人劫走,以此想引得她的處境在江南愈發艱難。
那個時候她就開始猜測神女教搶糧食的目的。
在交換人質時,又是她們從中作梗。
甚至把安親王給劫走了。
那時,她隱隱感覺到神女教似乎在有意無意,摻和朝廷與安親王之間的戰爭,而且扮演的是屬於中立的攪屎棍角色,給兩方惹事。
把炸燬朱見春乘坐的官船的鍋甩到安親王頭上,引得聖上忌憚,派她和君澤前來江南徹查。
她們也如神女教之願找到了安親王謀反的證據,逼得安親王提前造反。
如果再往前深挖一步,朱見春從晚娘那裡知道的秘密,也是晚娘故意透露給他的。
朱見春這個人可太合適了,剛好在幫安親王手下負責內鹽場的楊老爺舞弊,自己就沾上了一身腥。
又是通寧縣賢名遠揚的讀書人,他出了事情,容易引起讀書人共鳴,通寧縣的蘇縣令又是個思想簡單的熱心腸。
在事實還沒弄清楚前,就達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
他的死自然惹人注目。
任誰想,都會覺得朱見春揹負的秘密跟安親王意圖造反有關。
也會覺得是安親王要殺人滅口,才炸燬官船。
事情發展到這裡,神女教似乎是中立又稍稍偏向朝廷。因為安親王謀反一事並未完全準備好,貿然把他逼反,成功的機率會下降許多。
可這個結論很快就被推翻了。
因為運河上,被神女教劫走的安親王,活著回到了不夜城,並且很快發動了戰爭。
若是神女教偏向朝廷,大可把安親王一殺了之,抓了又放,是玩兒的哪出?
這讓顧玉不得不思考,安親王在神女教究竟發生了什麼。
或者說,安親王、朝廷、神女教之間究竟有何恩怨糾紛。
以至於神女教在安親王和朝廷之間如此挑撥。
於是顧玉迴歸原點,抓住了神女教和神女湖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名詞。
直到剛剛見到景雙那一刻,所有的困惑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