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的確是個難啃的骨頭,八年的兩伊戰爭讓他們賦予他們極強的戰場經驗,在這方面我們的孩子們是不如他們的,不過在其他方面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卻又不同的看法,有時間你可以問一問他,要知道他在幾年前就做了一份代號為‘軍刺’的作戰計劃,物件正式伊拉克,雖然沒有進行正式的演習,不過也經過計算機模擬推演,其中的一些戰法和思想很有意思,哦,對了,制定這份計劃的人卻是一位空軍上校,名叫克裡斯特,他是個很有意思的人……”
電話那頭似乎有些碎碎念,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前後毫無邏輯感,不過布什卻聽著極為認真,布什還會用鉛筆在白紙上寫下幾個關鍵字,就這樣兩人又聊了一會兒,這才結束通話電話,不過布什卻沒有急著去休息,而是重新拿起另一邊的白色電話,直接叫通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
翌日清晨,天色剛剛放亮,位於佛羅裡達州坦帕市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的中央司令部總部大樓內,體積龐大的巨型計算機高速運轉著,負責操作的工作人員不停的將手中的資料輸入到計算機內,安放在牆壁上的大螢幕不斷閃爍著兵力對比資料。
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站在瑩瑩閃動的螢幕前方,健碩的身軀彷彿山嶽一般挺拔而立,寬闊的肩膀毫不費力的扛起沉重的將星,他神色肅穆,腦海中不斷回想著昨晚總統的那通電話,雖然他很有信心,但依然抱著十二分的謹慎……
“將軍,結果已經出來了!”
便在這時,中央司令部空軍司令部作戰參謀克裡斯特空軍上校快不走了過來,也顧不得因熬夜而發紅的眼圈,將連夜進行的計算機推演結果遞交到施瓦茨科普夫的手上,施瓦茨科普夫翻開看了看,可沒看兩眼便大吃一驚:
“伊拉克最後的兵力將達到百萬!”
“如果薩達姆真的想要保住科威特,百萬規模的軍隊是必須的,所以我們的規模至少也要在五十萬到七十萬才能與之抗衡,因此我覺得,我們的打擊方式更應該突出航空裝備的打擊能力,即以大規模長時間的戰略空襲,以便消除我軍進攻的隱患,只有這樣才能將我們的傷亡降到最小!”
施瓦茨科普夫點了點頭,隨後抬起頭,再次凝視了下已經定格的大螢幕,旋即目光一凜,沉聲吩咐道:
“整理出一份詳細計劃,兩個小時之後,跟我前往hsd當面向總統彙報……”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黎明前的夜風徐徐吹過這座文明古城,只不過這一次卻沒有帶來令人舒爽的涼意,反而是一場摧毀一切的風暴,而醞釀風暴的源頭正是總參謀部大樓的地下指揮室內。
此刻這裡燈火通明,軍人們往外穿梭顯得繁忙異常,卻也井然有序,現代化的通訊指揮系統正源源不斷的接收和傳送一條條機密訊息,發出“嘟嘟~~~”的聲響,午夜時分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保鏢的護衛下不如作戰指揮室。
與此同時部署在伊科邊境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地那裝甲師,漢莫拉比裝甲師以及巴格達機械化師已經完成最後的戰前準備,數百門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一線之隔的科威特,近百架先進戰機掛滿彈藥停在跑道上,先期滲透到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特種部隊在各主要橋梁、路口、要道附近潛伏下來,只待一聲令下,伊拉克龐大的戰爭機器便會以排山倒海之勢,將軍力不足兩萬人的科威特碾壓成渣……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著,夜風也越刮越大,帶著八月特有的幹燥炎熱,席捲整個中東大漠,好似是在預警,但更像是在悲鳴,因為悲悲切切的風聲與其說是呼嘯,不如說是在啜泣,哭泣科威特的悲哀,更哭泣伊拉克的未來。
一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當時間定格在淩晨一點鐘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毫不猶豫的抓起身前的紅色指揮電話,用不容置疑的嘹亮聲音發出震驚世界的命令:
“目標:科威特,攻擊!”
冰冷的聲音透過電波轉瞬便抵達伊科邊境,只待片刻這份冰冷便化作最為剛猛的烈焰,向著弱小的科威特鋪天開地的席捲而去……
伊拉克巴格達時間,1990年8月1日淩晨一時,伊拉克共和國衛隊所屬的三個師,越過伊科邊境,向科威特發動突然進攻,至淩晨5時30分,大軍兵臨瀕臨首都科威特城下,傍晚19時,科威特城淪陷,翌日科威特全境被伊拉克佔領!
當這條爆炸性的傳遍整個世界時,全世界都為之震驚,誰都沒想到薩達姆竟然會侵略昔日的盟友,正當所有人驚詫薩拉姆的悍然之舉時,另一條震撼的訊息旋即佔領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遊弋在阿拉伯海的“艾森豪威爾”號和“獨立”號兩個航母戰鬥群立即向波斯灣集結,與此同時部署在美國本土的第82空降師的一個加強營,作為先遣隊乘坐c5運輸機趕往沙烏地阿拉伯,駐紮在義大利的兩個f15中隊,組成空中防禦力量,飛往沙特,整個過程在十幾個小時內完成,而在其後則是更為龐大強悍的軍事力量,為此美軍給這次防禦集結行動起了個極為貼切的代號:
“沙漠盾牌”
至此,海灣不可避免的墜入熊熊的戰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