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聽了盧嘉棟這番話,電話另一頭的宋曉旭不由得微微一愣,旋即揉了揉因為熬夜有些發紅的眼睛,訥訥的說道:
“老式的515米波雷達?”
“沒錯,就是老式的515米波雷達!”盧嘉棟的聲音自信而又堅定,進而加重語氣繼續說道:
“當然,這款雷達的衍生型號比較多,不過我覺得最適合現在改進的還是要數裝備在旅大級驅逐艦上的515乙型米波雷達,畢竟陸基型號的515型米波雷達只是一款二座標雷達,對目標的探測距離是沒問題,但探測精度卻讓人不敢恭維,作戰使用時必須由測高雷達輔助才能實現三座標定位;
這樣一來,雷達編組的結構偏大,不利於機動展開,更何況測高雷達訊號波束與米波雷達並不相同,且無法實現連續波轉換,既無法對隱形戰機實施探測,也沒有能力躲避反輻射導彈的攻擊;
在這方面旅大級所裝備的515乙型卻有所克服,畢竟艦上的空間小,不可能將測高雷達一同整合上去,只能利用米波雷達本身實現對遠端目標的監控和探測,所以這款雷達在上艦之初便做了一定的改進,雖然沒有完全實現三座標探測能力,不過改進起來卻容易得多……”
盧嘉棟手握電話,侃侃而談,對515雷達可謂是如數家珍,只不過旁人並不知道的是,其實盧嘉棟對515雷達並不熟悉,之所以能對515雷達娓娓道來,是因為他對另一個型號的米波雷達的誕生卻十分清楚,那就是在後世成為主力艦艇制式裝備hjq517型對空警戒雷,即大名鼎鼎的517米波雷達!
說起517米波雷達,其淵源便要追溯到旅大級所裝備的515米波雷達上,當年建造旅大級導彈驅逐艦時,有一項重要的作戰任務,那便是由旅大級驅逐艦承擔防空雷達警戒艦,配合陸上的防空部隊。
將防空預警範圍向海上延伸數百公裡,只不過當時中國軍工電子水平十分落後,再加上對艦載雷達系統的認識和使用經驗不足,導致沒有高效能艦載雷達供其配備,情急之下當時的研製人員只能生搬硬套的將陸基515米波遠端警戒雷達稍作改進,便安裝到旅大級驅逐艦上。
這種權宜之計,雖然解決了旅大級承擔防空警戒艦的任務需求,不過水土不服的弊病卻始終無法解決,畢竟陸地環境與海洋環境相差極大,特別是海上的惡劣氣候和潮濕鹽霧,對電子裝置有著巨大腐蝕作用。
再加上515雷達本身就存在抗幹擾能力差,反應速度慢,探測精度低等缺點,所以當中國海軍獲得更為先進的艦載雷達系統後,毫不猶豫的將515米波雷達盡數淘汰,這從九十年代諸多051改進型以及堪稱明星艦的052型導彈驅逐艦所配備的雷達系統便能看出端倪。
按道理來說,515米波雷達在新一代防空雷達的沖擊下,徹底淹沒在歷史塵埃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可正所謂世事難料,就在515米波雷達準備作古之時,中國反隱身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除了利用大氣電磁波擾動來定位隱形戰機以外,另一項切實可行的辦法便是應用米波雷達實施探測和定位……
中國海軍不但是陸地延伸的防空陣地,更要在遠海遂行獨立防空作戰任務,正因為如此如何對抗隱形戰機的威脅,也成為中國海軍的研究課題,而當得知米波雷達可以探測隱形戰機之後,海軍裝備專家第一時間便想到了當年裝備在旅大級上的515米波雷達。
雖說這款雷達有著諸多缺點,但經過這麼多年的裝備和改進,整體的適裝型與成熟度卻是其他雷達無法比擬的,只要利用現代電子技術稍加改進,便能夠成為一款剝去隱形戰機外衣的利器,於是一款利用515米波雷達為基礎改進升級而來的517米波雷達就此誕生……
旋即便裝備了配備相控陣雷達,被稱為“中華神盾”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上,數年之後更為先進的052d上面也出現517米波雷達的身影,至此這款雷達成為中國海軍的制式裝備,而其由近乎淘汰的老式裝備逆襲成功的事例,也成為軍工系統津津樂道的佳話,盧嘉棟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軍工專家,雖沒親身參與517雷達的研製工作,但這道佳話卻是耳熟能詳。
之所以先前沒有提出來,主要還是盧嘉棟骨子裡也是個完美的人,517雷達雖說可行,但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能力並不完善,無法與相控陣體制的專業反隱身雷達相比,所以如果能夠研製出相控陣體制雷達,盧嘉棟自然是想著一步到位。
只不過當下時間有些緊迫,如果趕不上伊拉克招標,所有的一些都是枉然,也正因為如此當他接到宋曉旭那份有些悲觀的可行性報告時,盧嘉棟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解決有無問題,再走精進完善道路,所以這才提出了517雷達方案……
“至於改進的重點,我覺得還是放在提升雷達具體效能上,比如說探測精度,強化抗幹擾能力,提升資料處理能力,當然幹擾分析自適應頻率捷變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畢竟現在的反輻射導彈是不能忽視的重要威脅,至於雷達體制我想就不要改變了,只要能夠整合在載重卡車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