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高新二號機艙內,各項電子儀器製冷風扇伴著飛機執行的轟鳴,發出“嗚嗚~~~”的聲響,就如同此刻宋曉旭心頭那不斷湧起的異樣感覺,在胸膛內不斷沉悶的敲打一樣,讓他的腦海中頓時有些一團亂麻……
作為高新系列機型專案的高階工程師,精通軍用電子裝置的宋曉旭負責對高新機型的電子裝置的設計與安裝,而在眾多機型當中他投入精力最多,下功夫最大的便是目前他所搭乘的這架高新二號電子戰飛機;
得益於82年馬島海戰當中改裝“啟明星”的經驗,以及這幾年國內軍工電子的發展,善於創新的宋曉旭很是大膽的將這些年構思在腦海中的一整套電子戰體系,融入到運十這個龐大的機體之內;
最終將這架高新二號機打造成一架具有訊號監聽,資訊處理,電訊收集,電子幹擾,無線電定位等多種功能的多用途電子戰飛機,也正是得益於高新二號的優異效能,才能在永暑礁空戰中利用米格23機隊的通訊訊號準確定位出該機隊的方位,最終在高新三號的綜合處理下,成為先敵發現的重要依據,並最終贏得空戰的勝利;
正因為如此,宋曉旭對高新二號的電子檢測能力很有信心,然而令他奇怪的是,這一次前來增援的蘇聯航空兵似乎有些不對,按道理來說,此次蘇軍出動的戰機是非常先進的米格29,就在他們剛剛飛出海岸線,高新二號就憑藉著超強的電子截聽能力,捕獲了米格29機隊的通話資訊,不過也由此,宋曉旭才覺得有些不大對勁兒;
因為按照戰機編隊的通常做法,在進行簡短的聯絡通話後,便會以無線電靜默方式,隱蔽向目標逼近,就算藝高人膽大,也只不過是交流一些作戰方面的事項,所用的通話即簡潔又專業。
可是現如今這四架米格29所組成的機隊,一個個就像身處更年期的大媽一般,無不是嘮叨的沒完沒了,不是家長裡短,就是欲仙欲死,好似他們這次執行任務並不是生死一瞬的作戰行動。
而是悠閑自得的出外巡遊,就算蘇軍再不把中國航空兵放在眼裡,在剛剛遭受巨大損失的情況下,也不可能這般沒心沒肺,然而這個疑問還沒有獲得解答,眼前卻又出現這樣一組透著詭異的數字……
“宋工,有什麼狀況嗎?”
就在宋曉旭盯著螢幕上的截聽型號陷入沉吟之際,高新二號機的指揮員詢問的聲音便從身後傳了過來,宋曉旭微微一愣,旋即轉過頭,皺著眉頭回答道:
“我總覺得蘇軍的米格29機隊有些心不在焉,而且你看……”說著宋曉旭指了指螢幕上,剛剛截獲的那組神秘的數字繼續說道:
“你看,我們偵測到的這組數字,距離我們二百八十公裡!”
“民用電臺!”
指揮員怔了怔,隨後臉上泛起一抹不可思議,進而搖了搖頭微笑道:“還是最普通的廣播電臺,宋工,我想你應該比我清楚像這樣的訊號,像這樣的普通民用訊號,咱們的高新二號每分鐘都能截獲上百條!”
指揮員話雖然說得很含蓄,但所要表達的意思卻非常清楚,那就是讓宋曉旭不要為了一個毫不起眼的民用廣播訊號而大驚小怪,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隨著通訊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充斥在空間中的電波訊號可謂是數不勝數。
特別是那些應用在民用領域的訊號更是多如牛毛,正因為如此,電子戰飛機上面都有一套自動遮蔽系統,將檢測到的民用訊號自動過濾掉,免得佔用不必要的偵測資源,作為高新系列機型的高階工程師,宋曉旭自然知道這一點。
然而他並沒有如指揮員所說,就此將這條很不起眼的民用廣播訊號丟入資料垃圾堆中,而是雙手在鍵盤上噼裡啪啦的敲了幾下,旋即一串結構和頻率相同的奇怪數字訊號赫然呈現在瑩瑩閃動的顯示屏上:
“這是二十分鐘前偵測到的一組奇怪數字,從其頻率、結構上看,與剛剛接收到的數字訊號完全一樣,可以判斷是從一部發射臺發射的!”
“那又怎麼樣?”
“如果是平時卻時沒什麼,可是你看……”
說著宋曉旭在鍵盤的回車鍵上“啪~~”的一敲,那組二十分鐘前偵測的數字訊號的詳細分析資料赫然呈列在螢幕上,指揮員湊上去仔細看了看,這一看不要緊,圓睜的眼睛猛然睜大,閃動的瞳孔也不由得猛力一縮,直至變成針孔一般:
“二十分鐘前,四百公裡;二十分鐘後是二百八十公裡,這麼短的時間內竟然移動了一百二十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