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羅夫不由得頓了一下,可雙眸之中,卻激射出兩道令人生畏的陰寒,輕薄的嘴角更是微微扯動,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詭異冷笑,而後盯著地圖好似自言自語的說道:
“不過,這樣也好,他不是想當牧羊犬嗎?那我就把這只狼當到底吧!”說著彼得羅夫話鋒一轉,帶著舍我其誰的氣勢命令道:
“波波夫,命令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裝甲旅,各調出兩個t72裝甲營,充當狼群,同時讓航空兵予以有效配合,把那些個伊朗小綿羊統統往21號地區趕,到時候我們羊肉,狗肉一起吃!”
“是!”
波波夫迅速打了個立正,隨即將彼得羅夫的命令,透過無線電傳達到相應的作戰部隊,也就在同一時間,位於霍拉姆沙赫爾城的掩蔽部內,剛剛運轉起來的炮兵雷達,就將伊拉克部隊調動的情況,分毫不差的跟蹤下來,待負責炮兵雷達操作的廖少卿,將觀測到的伊拉克部隊的規模和運動的方向,用紅藍鉛筆熟練的在地圖上標註出來之後,掩蔽部裡的人無不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終於把伊拉克人調動出來了!”
一個小時前帶領炮兵雷達和四門52倍口徑155火炮,以及配套的彈藥,穿過21地區,來到霍拉姆沙赫爾城的錢愛民,就好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一屁股坐到身後的椅子上,因為,國內軍費短缺,每年82式火炮的裝備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飽受戰火蹂躪,且有著大把石油、美元的伊朗,對於這款效能一流的82式155加榴炮的需求量非常大,不到一年的時間,其採購量就超過中國自身的裝備數量,也正因為如此,為瞭解決新式炮兵的訓練與適應問題。
陸維軍和錢愛民等人,便建議派遣相關人員以培訓和技術顧問的方式,進駐伊朗,在教導伊朗掌握操作要領的同時,也培養一批自己的新式火炮使用能手,為未來新裝備列裝後,更好更快的形成戰鬥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得到上級決定後,陸維軍和錢愛民便以三個月為期,輪流在伊朗擔任新式火炮的培訓負責人,就在盧嘉棟、周浩等人抵達伊朗的一個月前,錢愛民便帶領宣化炮兵指揮學院高材生廖少卿等人,接替陸維軍等人進駐伊朗。
盧嘉棟的到來,作為老朋友的錢愛民自然很是高興,也在第一時間取得了聯系,不過因為工作需要,一直在霍拉姆沙赫爾城以北的伊朗戰略預備隊中,培訓伊朗炮兵,不過與盧嘉棟的聯絡一直沒有中斷。
特別是上次奧朗德裝甲戰鬥群,突襲霍拉姆沙赫爾城時,錢愛民更是安排廖少卿指揮四門82式155加榴炮,實施協同資源作戰,取得極大的戰果,而這一次霍拉姆沙赫爾城被共和國衛隊裝甲叢集圍困也是一樣。
在接到盧嘉棟的電報後,錢愛民二話不說,直接將剛剛運抵戰區,還未正式交付伊朗的炮兵雷達和四門82式155加榴炮,齊齊的拉了出來,按照盧嘉棟提供的路線,一路有驚無險的抵達霍拉姆沙赫爾城,而抵達之後,面對遠比自己想象還要嚴峻的形勢。
作為理論上職務最高的軍事領導,錢愛民不但接過了指揮權,而且對先前盧嘉棟等人制定的計劃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但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執行的風險,也正因為如此,錢愛民的壓力異常巨大,要知道,如果一個環節出現披露,包括他和盧嘉棟在內,近三十名中國軍工技術團隊的成員,就會淪喪與此。
好在伊朗混裝裝甲營的坦克手們,表現得十分出色,加之新式坦克優異的效能,在幾個方向上,都對伊拉克造成沉重的打擊,從而順利部署在把21號地區兩翼伊拉克裝甲部隊主力,成功分離出一部分的同時,也讓實施下一步計劃的難度大大降低……
“如此一來,我們行動的時機也逐漸成熟了!”
“不錯!”也是暗自鬆了一口氣的盧嘉棟,也不由得擦了擦臉頰上滲出的慶幸汗水,點了點頭,但隨即又自嘲的笑了笑:
“真沒想到,最後要用一款試驗品做賭注,唉……說真的,等到回國之後,我絕對會親自坐鎮中原電子雷達所,如果不把中央控制器的穩定性提高,就別想下一年的獎金!”
“恩,我看行,到時候我也向上級申請申請,去中原電子雷達所擔任軍代表,能把命中精度提高一層也是好的,其實我跟老陸挺看好這款末敏彈的,只可惜裡面的元器件太不穩定,命中精度最高也就六成左右,好在嘉棟你忽悠著伊朗買了一百六十枚,不然的話,就憑在國內的幾次試驗結果,不說徹底下馬,也是作為技術儲備封存起來!”
聽了錢愛民的話,盧嘉棟只是淡然一笑,並沒有再說話,因為,錢愛民說得並沒有錯,其實自從82式155加榴炮研製成功以後,與之配套的特種彈藥的研製,始終在有條不紊的推進著,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由盧嘉棟提出的末敏彈。
所謂的末敏彈,是“末端敏感彈藥”的簡稱,又稱“敏感器引爆彈藥”,是一種能夠在彈藥末段探測出目標存在、並使戰鬥部朝著目標方向爆炸的現代彈藥,是將多種先進技術應用到子母彈彈藥領域,所形成的一種“靈巧彈藥”。它可由多種平臺發射,主要用於自主攻擊坦克裝甲車輛最為薄弱的頂部裝甲,具有作戰距離遠、命中精度高、毀傷效果好、效費比高和發射後不用管等優點。
正因為如此,盧嘉棟才會極力主張研製這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彈藥,然而,由於他實在太忙,因此,就把這個專案交給彈藥領域的權威趙如松來完成,原以為憑著中原電子雷達所,這幾年在軍工電子元器件領域的積累和升級,以及趙如松在彈藥方面的深厚功底,這款靈巧彈藥的研製應該不是難事。
可沒想到,盧嘉棟還是高估了中原所在軍工電子元器件的能力,經過幾輪測試,末敏彈中的中央控制器極不穩定,命中精度始終達不到設計指標,從而讓這款耗費巨資研製的末敏彈,成為一塊食之無味、棄之不捨的雞肋。
就在這時,急需反坦克武器的伊朗人找到盧嘉棟,這樣的機會盧嘉棟自然不能放過,於是好好的一陣忽悠,不但將近兩百發末敏彈賣給了伊朗,不但回收了部分研製成本,而且還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小白鼠,為末敏彈進步改進提供很好的實戰檢驗資料,只是千算萬算,終究沒算到第一個大規模使用這種彈藥的卻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