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那好,我們散步去。”陳志民拉著程雨荷的手。
“不!”程雨荷掙脫了陳志民的手,雙手環繞,勾住陳志民的脖子,湊過薄薄的香唇,給了陳志民一個深情的吻。臉上漾著幸福的笑容,牽著陳志民的手,走出廂房。
“志民,拿著電筒。”
“爸,不用。今晚有很大的月光。”
仲春的夜晚,春雨把天空清洗得清澈明麗,一輪明月把清輝灑向大地。陳志民牽著程雨荷的手,漫步在池塘邊的柳蔭下。
“志民,我好喜歡讀你的詩,尤其是那首七律《七夕》寫得好有氣勢,好有感情。
試借熊豹三尺膽,
敢問王母要玉人。
你看,這詩句想象力多麼豐富。讀後,油然而生起一種飛到了那浪漫的神話世界的愉悅,回味無窮。”
“你錯了,那不叫七律,叫七言。七律是古體的格律詩,有很嚴格的平仄、押韻要求。我的七言,是一種自由詩,是一種仿製品,模仿了七律的每句都是七個字。其實,對于格律,我只是初及皮毛,不甚瞭解。”
“那不一樣嗎?都是每句七個字的詩。”
“不一樣,有很大的區別。關鍵在’律’和’言’。詩和歌是連在一起的。古代的詩,既可以吟,也可用來唱,你看,吟唱常常連用在一起。’律’是古代審定樂音高低的標準,分為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律’是押韻的規則,’七律’就是寫七言詩的押韻規則。七律一般為八句,分上闕和下闕,二、四、六、八句押韻,三、四句,五、六句要對偶,句中每個字的平仄有定規。我不喜歡律詩,因為它的條條框框很多,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再則,語言隨著歷史上的多次民族大融合,不斷地演變。漢語拼音已不能評判古代的平仄。一般意義上講,古代語音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就是七律中的平聲,上去入就是仄聲。漢語拼音方案把古代的平聲演化為了陰平和陽平。保留了上聲和去聲,把入聲字分派到其他四聲中,叫做’入派四聲’。漢字那麼多,誰知道哪個平聲字是由古代的入聲字演變而來的。因此,用普通話評判平仄,是會出現差錯的。”
程雨荷聽得心花怒放,拇指豎到陳志民面前。”大才子,真了不起,這麼深的學問,你都有研究,我聽都沒有聽說過。”
“謬贊。我其實連縣中學的門都沒有進過。看過幾本書,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貨郎挑子。雨荷,這些太枯燥,唱首歌聽聽。”
“才子也好,貨郎挑子也罷,反正帶個’子’字,只要肚裡有貨就行。志民,今天心情這麼好,我正想放聲歌唱,但唱什麼呢?讓我想想。哦,有了,為了紀念今生這特殊的日子,就為你唱首《夫妻雙雙把家還》吧。”
“好,求之不得。”
“這得兩人合唱。”
“我不太會唱歌,再則,前年做扁桃體手術時,聲帶受了影響,還是你獨唱吧。”
“難怪你個英俊瀟灑的才子,講起話來,聲音有點沙啞,不太動人。”
“人無完人嗎,唱吧,我正洗耳恭聽呢。”
程雨荷清了清嗓子,唱了起來。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綠水清山帶笑顏
…….
你耕田來我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