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攤手,苦笑道:“下滑的太快了,你看這手。”兩隻手的手心都破了一層皮,血流了出來,順著手面滑落在地上。
朱胖子和黑子也不比我好多少,落地後都不停的揉手。
石頭從揹包中翻出了雲南白藥,還有兩包紗布,分別遞給了我們三個。
朱胖子一邊上藥,一邊問道:“黑子,拿到咱們要的東西了嗎?”
黑子搖了搖頭說道:“沒有,那裡面是一個大印。”說完,從懷裡掏出了一個成人手掌大小,長方形,上面還雕有九顆鳳頭的大印,遞給了我朱胖子。
朱胖子將手包紮好後,接過大印看了幾眼,又遞給了我,緊縮眉頭,嘆了口氣說道:“媽的,竟然不是咱們要的東西。”
我將大印放在手中,翻來覆去的看,石頭在一旁替我打著手電,大印竟然是一整塊玉雕刻而成,根本就看不到一點拼接的痕跡,九顆鳳頭形象各異,卻都是活靈活現的,大印底座雕有四個大字:太後劉氏。
我心撲稜一下,差點將大印扔下去,我急忙抬起頭,說道:“這不是大印,這是個璽。”
“璽?”朱胖子一愣,身手就要將它拿過去,我後撤一步,瞪著他說道:“你要做什麼?”
朱胖子淡笑一聲,說道:“我當然是要看看。”
“看完還給我。”我把璽遞給了朱胖子,我也不怕他耍賴,畢竟石頭就拿槍站在他後邊。
璽和大印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蓋在文書上的,不同點則是,古時候的大印是官員所用,整個國家恐怕有多少個大印都沒有人數的過來,而璽就不同了,璽只有皇家能用,除了皇帝專用的玉璽,也就還有皇後的五鳳璽,和太後的九鳳璽了。即便是皇子,他們所用的也只能是大印,可見璽的珍貴程度,簡直就是國寶級的重器。
但璽和璽之間也有不同,璽本是皇帝禦用印章,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是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從那以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可惜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惋惜。
而唐朝中期,便又設二璽,便是皇後和皇太後的五鳳璽、九鳳璽,只不過傳國玉璽只有一個,而鳳璽是會更換的,改立皇後,五鳳璽就會重新雕刻,上面帶有姓氏。
“果然是璽,而且還是太後的九鳳璽。”朱胖子不住的點頭。
“既然看完了,就還給我吧!”我把手伸到朱胖子面前,朱胖子又看了兩眼九鳳璽,這才不捨得遞了回來。
接過九鳳璽,我立刻對石頭說道:“石頭,快把揹包裡面的唐三彩拿出來。”
“恩,”石頭答應一聲,將揹包卸了下來,從裡面將包好的唐三彩遞給了我,我急忙將唐三彩放到了一旁,嘟嘟囔囔的說道:“祖師在上,弟子謹遵教誨,進墓只拿一物,如今將唐三彩放下,改拿九鳳璽,也沒破壞了規矩,您老人家在上面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我當然不是沒事閑的,自己非要嘟囔,這裡面很是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