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達統帥之下的明軍攻勢兇殘而有序,一旦發現一流武將加入戰鬥,明軍要嘛就加大進攻的力度,要嘛就直接放棄那一段的進攻,轉而把力量投入在另外一段上。
徐達這樣的做法,極大的限制了一流武將的發揮。
讓原本依託以防禦,能夠在戰場上大方異彩的一流武將在這一戰當中光芒暗淡,完全發揮不了作用。
而徐達這邊則不一樣,明軍當中馮勝、李文忠、湯和等武將則是在戰場上憑藉著徐達的指揮了和機動性的優勢大殺四方。
這一加一減的,劉大力等人的出場不僅沒有挽回局勢,甚至還加速了局勢的惡化。
終於,在徐達進攻青海港的第六個小時,青海港開始出現防線失守的狀況。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青海港這邊只能收緊防線。
青海港這邊防線越縮,徐達那邊追得越緊,完全就是一副不破青海港誓不罷休的架勢。
在徐達進攻青海港的第七個小時,青海港最外圍的防線全部失守,劉軍退居第二道防線。
第九個小時,青海港的第二道防線也宣告失守,劉軍萬不得已一退再退,推到了最後的那一條防線上。
事實上,他們這一戰打得有些超乎常理。
按道理,連續九個小時的戰鬥,盡管劉成這邊確實是失了兩道防線,戰死的戰士估計也有一萬多人。
但徐達作為進攻方他也不好受,盡管他士兵眾多,指揮能力遠超秦陽武。
但秦陽武畢竟有防可依,而且還有各種守城器械,九個小時的戰鬥下來,徐達這邊計程車兵至少也損失了三四萬人,這近乎是一比三戰損。
而且隨著劉成這邊的防線收緊,劉軍的防禦力不僅沒有下降,甚至還增強了不少,那些原本可以避重就輕的武將,這時候徐達都避不了。
在這一種情況之下,雙方的戰損不但沒有拉近,甚至還在不斷擴大。
按道理,這一種情況之下,徐達應該緩緩才是,一味的強攻也不是辦法。
而且這時候,實際上,青海港已經有大半落入徐達的手中了,這時候他不管是想要劫掠劉成的後勤,還是要毀掉港口都是可以的,沒必要和秦陽武死扛。
但徐達這時候卻偏偏就要跟秦陽武死扛,完全是一副不惜任何代價都要拿下秦陽武這一支軍隊的架勢。
事實上,這時候的徐達想要拿下的根本就不是秦陽武,而是秦陽武軍中的那三門。
別的武魂勢力可能不認得這是什麼玩意,但這玩意徐達還是認識的。
他知道這是火炮,也正是因為知道是他才要瘋狂進攻。
事實上,他們大明手中是有能夠製造火炮的技術人才的,這一段時間以來,他們的技術人才也在努力製造火炮。
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明明是掌握了火炮的技術,但卻始終無法制造出火炮來,好像那一個這一個技術徹底失效了一般。
原本大明這邊都要放棄火炮了,結果卻在劉成這邊看到了火炮的影子,而且劉成的火炮威力似乎比他們記憶當中的要恐怖很多。
這就讓徐達生出了和劉成一樣的想法了,如果他們能夠搶下火炮送回徐州,讓他們的技術人才研究,說不定他們就能夠批次生産這一種火炮。
這一種火炮的威力他也是親眼見識過的,只要能夠批次生産,那他們大明定是能橫掃天下。
如此,徐達自然是死咬著秦陽武不放了。
然而徐達所不知道的是,在他咬著秦陽武不放的時候,一張針對他的大網正鋪天蓋地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