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作為抗擊黃巢方面軍的統帥,楊延昭始終保持著絕對的理智。
他很清楚自己該做的是什麼,能做的又是什麼。
盡管眼前的黃巢大軍看上去瀕臨崩潰,似乎他一出手勝利就搓手可得,但畢竟只是看上去,實際情況到底是什麼樣子真的很難說,甚至對方示敵以弱的可能性還相當的高。
畢竟對手的背景複雜,在背後有上下五千年的反賊勢力做後盾的情況下怎麼高估對手也不過分。
更加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大宋這邊以及付出足夠的代價請動了邊上的三個武魂勢力,在代價以及付出援兵就要到來的時候,他就沒有必要冒什麼險了。
說到底,楊延昭的處境還沒有到他需要冒險的時候,所以這時候的他才能穩坐釣魚臺。
但楊延昭坐得穩,不代表別人也能坐得穩。
這一支軍隊的統帥是楊延昭,但他麾下可有一大批梁山一系的武將。
楊延昭不急,梁山的這一批武將可是很急著要表現一下自己的。
而梁山一系的武將之所以急是因為他們在大宋陣營的尷尬境遇,要知道梁山一系的武將,其實完全可以歸到反賊的那一列是大宋陣營對面的那一邊。
眼下的這一群梁山武將之所以會歸入大宋完全是因為趙匡胤親自招安的緣故,作為大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宋朝武將心中的威望是很高的。
他親自招安,以盧俊義為首的一批梁山武將自然心悅誠服,願為趙匡胤肝腦塗地。
但在拜入大宋之後,梁山的處境並不是很好,挺有些尷尬的。
雖然趙匡胤對他們確實是不錯,但他們畢竟是反賊出身,放在大宋如今的陣營當中,他們的背景註定了他們會受到一定的排斥。
梁山武將原本就憋著一口氣,準備找個機會證明一下他們的實力,以及對於趙匡胤的忠心。
結果偏偏就在這時候,目前算是梁山一系武將魁首的盧俊義打了敗仗這就更加尷尬了。
這一種尷尬的情況,也讓梁山一系的武將原本就想要表現自己的心態進一步的激化,這就給了人可乘之機了。
在楊延昭這邊依舊穩坐釣魚臺的時候,一個人走進了寧城,會見了楊延昭麾下的梁山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