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劉成和鐵蘭英的那一戰,可以說是牽動了小半個大周,至少所有沿海的勢力對於那一戰都是相當關注。
兩個多月的時間,各種資源上的投入,最終才打造除了這一個海上勢力,這時候他們自然也想要檢驗一下成果。
而那一戰就是最好的檢驗方式,他們很期待鐵蘭英能夠有出彩的表現。
然而當他們期待著結果的時候,劉成以碾壓之勢擊潰鐵蘭英的那一支艦隊,這結果就像是一巴掌打在他們所以人的臉上一樣。
劉成鮮血淋漓的現實告訴他們,你們的期待白費了。
而劉成不僅僅只是打他們一巴掌那麼簡單,在擊潰鐵蘭英之後,還擺出勝利者的姿態,向他們討要戰爭賠款。
這時候只要不是白痴,誰都知道,雖然跪倒劉成面前求和的是鐵蘭英。
但真正為這一場戰爭失敗買單的卻是那幾個沿海的勢力,那戰爭賠款和條約與其說是砸在鐵蘭英的臉上,倒不如說是砸在那些勢力的臉上。
這一種碾壓而不毀滅,只是用賠款和條約砸臉的舉動好像是劉成在告訴他們。
‘你們費盡心力培養出來的力量,在他劉成看來,只是一隻養在海岸邊上可隨時宰殺的金雞一樣。
我不殺他,是因為他對我毫無威脅,我很期待你們用他來取悅我!’
這對於那幾位算是千古一帝的存在來講,是極為憋屈的。
但再憋屈這時候他們也沒有辦法,在海上沒有人能夠抗衡他劉成。
他們這時候唯一能夠牽制對抗劉成的辦法,也就只有鐵蘭英的四海會。
在這一種情況下,不管他們心裡是怎麼憋屈憤怒,他們最終還是隻能咬著牙為這一次的失敗買單。
當然他們也下定覺醒了,要在買單之後,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鐵蘭英或者說在四海身上。
所有勢力在這時候都有了一個共識,四海必須要改革,他們必須要盡可能的在能夠掌控的範圍之內把四海培養起來。
只有這樣,只有這樣他們能夠有在海上抗衡劉成的力量。
…………
那一戰之後的第三天。
青州,東海,東萊縣。
各方勢力那邊是怎麼想的,往後會圍繞四海進行什麼樣的博弈,這些劉成都不感興趣。
或者應該說,劉成暫時並不感興趣。
劉成在打趴了四海,要了賠款之後,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東萊這邊,直接把自己的艦隊開到了東萊。
關於劉成的到場,黃巾那邊一開始就已經知道了。
所以也提早做了準備,他們在東萊的沿線做了佈置。
把東萊附近郡縣的物資全部撤走,並且讓東海郡這邊的軍隊隨時保持戰爭狀態。
很明顯,黃巾這邊採取的是一種比較保守,比較被動的的應對方式。
他們並沒有把劉成拒之門外的意思,但在這時候也表達出來了他們的態度。
‘你過來祭祖可以,但不可以越線,你只要越線一步我們就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