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鐵雄,文斌和舒遠伯三個人都看怪物一般的看著凌傑。
原本他們三個人對西線的戰事一點都看不明白。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處理。只曉得馳援稻城很重要,可偏偏又不敢馳援。
凌傑和夏巖的到來,直接為他們解除了眼前的危機。
他們本以為西線的情況會得到好轉。
結果凌傑再次一盆冷水潑了下來。
第一,西線到城外的敵軍數量,大機率不止三十萬;第二,西線或許是大匈帝國進攻北狄真正的住戰場。
一條比一條嚇人。
文斌深吸了一口氣,稍微緩過神來,道:“漢中王,你說稻城外的敵軍數量不止三十萬,分析的的鞭辟入裡。我們是信服的。但你要說西線才是真正的住戰場,這就太誇張了吧?”
凌傑夾了口煙,豁然轉頭看著文斌:“你為什麼會覺得誇張?”
文斌愣了一下,隨後和賀鐵雄舒遠伯交流了一個眼神,得到另外兩個人的肯定後,文斌這才開口:“東線是主戰場,這是北狄王府和江南江北鎮武府,都督府和政務院共同認定的事實。”
這話說的煙嚴肅。
大夏帝國的各地的機構差不多。
北狄雖然有祖上之爭,但表面上還是歸順大夏帝國,無論江南還是江北,在私事上可以有爭鬥,但是對朝廷的命令和意志,他們肯定是要遵從的。
不然,大夏帝國也不會允許江南江北存在到現在。
而統御北狄的主要有四大機構。
北狄王府,鎮武府,都督府和政務院。準確說其實只有後面三大機構。北狄王府不過是代表朝廷節制這三大機構而已。
為了統御行動,夏豐年在三大機構之中都安排了江南江北的人任職官員。如此,每個機構對下發布號令的時候,就可以同時波及江南江北兩地。
平時都這樣,更別說在戰事了。
凌傑深吸了一口氣,道:“共同認定的事實,這話怎麼說?”
文斌道:“他們認定這個事實,基於三個條件。第一,大匈帝國先後往東線調兵多次,如今東線的敵軍達到了三百萬之眾。連最精銳的風狼軍都進入東線作戰了。”
“第二,東線地勢開闊,大部分是平坦的草原地帶,最適合風狼軍和大匈帝國的其他大軍衝鋒。大匈帝國是遊牧民族,騎兵是王牌。他們最擅長在草原決戰。而西線這裡,雖然地勢無法和秦川相媲美,但這裡高山溝壑遍佈,是典型的溝壑地形。加上時不時有山脈阻攔。實在不利於大匈帝國行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匈帝國的帝國元帥,戰神雄霸親自領兵進入東線戰場了。跟隨雄霸的還有國師拜月。”
“基於這三個條件,北狄王府做出決定——全力調兵駐守東線。為此,抽調了江北的數百萬大軍,在東線和敵軍決戰。現在的戰況非常不妙,節節敗退。”
文斌一口氣說完,面色很是驚悚。
這麼大的事情,對他一個滴血城的軍師來說,實在太驚人了。
在這之前,文斌等人都沒經歷過這麼大的戰事。
凌傑夾著煙,陷入了沉凝之中。
場上的氣氛再次陷入沉凝。
夏巖的臉色也很不好看,他和凌傑都清楚。他們來是為了和談。是要出使大匈帝國的。
可在進入大匈帝國之前,必須在戰場上獲取主動權才行。
否則,戰場沙灰姑娘打不贏,出使大匈帝國,也不過是徒增笑柄罷了。
他們是要同時節制東線和西線的。
如果東線崩潰了。北狄也就完蛋了。和談這種事情,還沒開始就會結束。
如今,西線的情況都沒搞明白,加上一個已經打的如火如荼的東線,情況波譎雲詭,複雜多變。一頭霧水。
夏巖都不知道如何處置了,凝聲道:“王兄,如果東線是主戰場,只怕北狄王堅持不了多久。在大匈帝國的瘋狂攻擊之下,很快就會崩潰。到時候無力迴天啊。”
凌傑夾了口煙,沉聲道:“殿下說的不錯。要想和談,就必須搞清楚東西兩大戰線的情況。有任何一條戰線崩潰,我們都贏不了。不過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
凌傑站了起來,走到牆上的地圖旁邊,其他人紛紛跟上。
凌傑抬手指著一個地方:“聖城雪川!大匈帝國的大軍無論從東線還是西線,最終都是為了攻陷聖城雪川。他們很清楚,聖城是整個北狄江南江北所有人的精神圖騰。只要聖城淪陷,北狄就徹底亂了。到時候大軍長驅直入,可以輕鬆拿下整個北狄。”
文斌道:“不錯,敵軍的目標就是聖城雪川。東西兩大戰線的大軍,都在朝著聖城開進。”
凌傑道:“稻城能丟,滴血城也可以丟,但聖城不能淪陷。雖然我估測敵軍可能會轉向西線。但這也只是我的估測而已,我現在對西線的情況瞭解的還不夠,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