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夏皇坐在位置上,一動不動。
兩個小時後,萬全和妙善兩個人重新折了回來,氣喘吁吁。
夏皇不冷不熱的道:“什麼情況?”
妙善看了萬全一眼,萬全道:“追捕失敗,夏正歌登上了不周山,我們不敢上去。那是夏氏宗族的禁地。”
夏皇冷冷道:“看清楚那人是夏正歌?”
萬全和妙善對望一眼,同時點了點頭。
兩個人都看見了。那這件事就所言不虛了。
夏皇道:“好,我知道了。”
萬全道:“禹親王追捕過程中身受重傷……”
……
數日後。
夏皇給夏巖追捕的時間已到。
夏巖負傷參加朝會,公開認罪。請求陛下責罰。
然而,鑑於幾天前夏巖在不周山腳追捕夏正歌受傷。丞相府和國政院的無數大臣親眼所見,他們自然會主動站出來為夏巖求情。
三法司府的幾位大臣,也都站出來為夏巖求情。
但,夏巖還是很知趣,公開表示夏正歌刑場被劫一事,是他護衛不利,承擔全責。
保全了陛下的顏面。
夏皇對此感到很滿意。
並未嚴懲夏巖。只是罰俸半年。
罰俸半年……這就太輕了啊。
等於沒有懲罰似的。
而就這個時候,秦川爆發戰爭的軍報傳來。
朝野震動。
無數將官紛紛斥責秦川聖殿和飛龍城的野心勃勃。甚至揚言要將他們碎屍萬段,千刀萬剮。
但罵歸罵,罵完了還是要商議決策。
武將強烈要求出徵。文臣則表示應該和談。雙方,僵持不下。
最後,夏皇一錘定音——由夏巖,節制帝軍府的中都督,率軍三十萬,出帝都。決戰秦川。
但夏皇還說了一句話——以打促和。
秦川這個攪屎棍,再次出事了。
自從秦川和談以來,這個地方一而再再而三的爆發大事。把大半個朝廷的精力都牽扯其中,不能自拔。
秦川之地就像一個深不見底的巨大泥潭,不斷的搞事情。
連朝廷都陷入了被動之中!
一天後,四月下旬初。
夏巖在百官的相送下,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
連夏皇都登上了城牆,親自相送。
……
勤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