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夏東王越發的重用西弗家族。
然而,卻不知道,夏東王正在墜入無底深淵……
……
天京,司天監。
自從凌傑說出吳明德這三個字的時候。
李無塵的神色就變得不一樣了。當凌傑拿出這份燒掉一半的卷宗的時候,李無塵的臉色就更不好看了。
看了卷宗,李無塵面色蒼白無血。
凌傑坐在位置上,給自己點了一根菸,深深道:“怎麼?還要瞞著我啊?”
李無塵十分尷尬,雙手互相搓揉著:“右侍郎大人,這件事連霍閱大人和你的上司殷大人早就知道,卻一直沒有多幹涉。你可知道為什麼嗎?”
凌傑道:“他們是他們,我是我。”
李無塵沉默不語。
倒是磨砂一把拿過卷宗看了一眼,隨後冷不丁的撥動著腰間的鈴鐺,好整以暇的道:“這個案子牽扯甚大。後宮和前朝都有這千絲萬縷的聯絡。”
凌傑給自己點了一根菸道:“那就從後宮說起吧。”
磨砂道:“後宮分為兩宮六妃,兩宮分別是皇后和皇貴妃。六妃分別是虹貴妃,蘇貴妃,惠妃,德妃,靜妃和梅妃。這些人有些是華太后攝政的時候加封的,有些是陛下親政後加封。能夠高居妃位的娘娘,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六妃之中排名第六的梅妃都有魏國公在前朝立足,更別說其他的妃子了。”
凌傑聽得很吃驚:“不錯。六妃爭鬥,兩宮對決。後宮恐怕從來都不會太平吧。不過,皇后不是六宮之主麼?怎麼跑出來兩宮?”
磨砂道:“一般來說,皇后自然是後宮之主。但是母憑子貴,皇貴妃生了一個好兒子——夏臨朝。夏臨朝敕封太子不久,其母就被封了皇貴妃。入主兩宮。和皇后共掌後宮之事。而這兩者之中,參雜了另外一個人——蘇貴妃。”
凌傑夾了口煙,仔細的聆聽著。
磨砂道:“蘇貴妃原本是住在皇貴妃宮中一個妃子,並未一宮主位。常年來受到皇貴妃的冷眼對待。太子被敕封的緣由,乃是因為一樁舊案——夏臨朝告發大皇子瑞親王謀逆,鐵證如山,陛下大發雷霆,立刻處決了瑞親王。憑藉這樁天大的功勞。夏臨朝才順勢成為太子。”
凌傑夾了口煙:“我沒記錯的話,瑞親王的生母就是皇后吧?”
磨砂道:“是。”
凌傑道:“這朝堂的事情越來越精彩了。繼續說。”
磨砂道:“夏臨朝成為太子之前,陛下只敕封過一個親王。那就是瑞親王!當時的瑞親王已經是群臣領袖了,痛斥朝廷弊端,革新朝政,影響力很大。人們都以為瑞親王要被加封太子。而就這個時候,謀反的事情爆發了。這件事,由夏臨朝和夏東王一起揭發。”
凌傑情緒很激動:“這件事,發生在六年前吧。”
磨砂道:“六年前的鎮東王凌梟就是瑞親王手下的人。凌梟背叛帝國,東窗事發,最後波及到了瑞親王。”
凌傑夾著煙的手都在發抖。
終於,這件事浮出水面了。
外人都知道凌傑是凌炎和竹芽的兒子,卻很少人知道凌傑就是曾經的凌梟,至少人們的關注點都在前者,反而忽略了後者。
瑞親王!
對凌傑有知遇之恩。
雖然只見過一面,當時的凌傑可沒有資格入京面聖。連鎮東王的名分都是瑞親王一手包辦。
六年前爆發的宮廷之變,是朝廷的一件大事!
最主要的自然是華太后倒臺。
但更重要的還有無數朝臣被牽扯其中。其中最重要的幾件事就是瑞親王倒臺,因為瑞親王倒臺,被波及的朝臣無數。其中就包括鎮東王凌梟。
凌傑沉聲道:“這件事我知道。為何夏皇要搬倒自己的兒子?”
磨砂道:“因為,瑞親王是華太后扶持上去的,連親王這個名分都是華太后親自敕封。加上夏臨朝和夏東王拿出了實證。所以,瑞親王被殺了。這個案件,是夏皇親征後爆發的最大的宮廷變故。此案之後,夏臨朝被敕封太子,而夏宏烈也外派成了夏東王。兩個人都受到了極大的晉升。”
“事發之後,前御史臺左都御史范進,右都御史李凌。左右副都御史,御史臺另外十八名御史聯合上本參奏,為瑞親王翻案,請求陛下重新審查瑞親王一案。結果天子震怒。御史臺數十名御史直接遭殃,流血無數,屍橫遍野。最後只有左副都御史吳明德一個人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