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清師太把劍丟掉,從腰間解下一根樹枝,樹枝如同絲帶系在師太的腰上。琴舞猜這是玄清師太在趕路之中摘下的一枝,是深恩熟慮後的結果。
“上善若水劍,對劍需要更大的韌性,才能百分之百的發揮,恆山派並不富裕,處處節儉,還是打造了一把,另一把是鑄劍閣格外相贈的,分別取名為上善和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這所惡,故幾為道,你可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不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人生在世,就是知行合一,就算你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卻無法做到,於人生而言,也是一種徒勞,有時更顯得可悲。你先跟我記口訣。”
玄清師太來回教了琴舞三遍,直到琴舞完全記住後,才開始教她劍招。
“我先跟你演示一遍,再逐一教你。玄清師太以樹枝為劍,逐一演示若水劍法中的一招一式,讓琴舞感到奇怪的事,幾乎全部是恆山劍法中的劍招,只是在使用時,以攻化守。
“若水劍法就是在恆山劍法上演化而來,這一重叫海納百川,它的精妙之處是可以容納世間所有的招式,看似普通,實則高深莫測,我研習十年,都未曾入門,這也只是我自己多年的一些心得,日後若有機會,你可以去請教儀琳師祖,你可以學,也可以跳過去。”
想不到恆山劍法如此精妙,於連城站在站在圍牆外,露出一個頭來。
玄清師太再次施展,這次有了明顯的區別,枝頭四處彈動,潛藏殺機,琴舞全神貫注於枝頭,恍然間像是看到了一條蛇,在出其不意的向對手咬上一口,不禁腿軟,跌坐下來。她剛好看到於連城的半個腦袋。
“看來你看出端倪了,這一重叫伺機而動,以劍頭出奇不意傷人,每一招之中既有守又有攻,攻守兼備,遊刃有餘。”
“有人。”琴舞指住於連城。
“恆山劍法蓋世無雙,我看看,開一下眼界。”於連城打趣的說。
“他是在偷學?”琴舞說。
“你下來。”玄清師太說。
於連城走過去,“我就是好奇看看,放心,師太,絕不偷學,絕不。”
“從什麼時候偷看的?”
“我是捉了好幾條魚回來,要進來,剛好您在教琴師妹背什麼口訣,總覺得有些地方說得很有道理,就多聽了一些。就好奇而已。”
“別緊張,我不是要責怪你。如果你想學,你就學吧。”
什麼,於連城自己還沒有反應過來,這不是絕學嗎,怎麼就這麼容易教給別人。於連城心裡一驚,反而帶有了警剔心。
玄清師太繼續舞下去,樹枝在手如同一條絲條,隨意彎曲,每一招都是霸氣十足,如猛龍過江,狂蟒出林,殺氣縱橫。
“這是最後一重,叫我入地獄,只攻不守,緊緊纏住對手,將對手致於死地。”玄清師太把樹枝給於連城,“你想試試嗎?”
於連城拿起樹枝比劃起來,越是練下去,樹枝的彈動就不可控制,在他想試一下伺機而動時,枝頭一下彈動自己的臉上,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玄清師太為何如此大方。此劍法至柔,與他練劍的路子,完全不對,是根本不可能學會的。
“師太,您也太不厚道了吧,明知我是不可能學會的,還讓我學,是想耍我。”
“華山劍法也不是完全走向至剛,為何就不能學呢。”
這師太到底是幾個意思。於連城此時根本不明白師太在想些什麼,是在鼓勱他學此劍法嗎,根本就不可能。琴舞心中也有疑問,身為佛門中人,儀琳師祖本是要講慈悲為懷,為何要創如此有殺戮性的劍法,難道慈悲是假的,殺戮才是人性中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天性。
於連地把樹枝遞給琴舞,“練這門劍法,我還不如去學鎧甲功,我鎧甲劍能把天空劈成兩半。”
於連城進屋去烤魚,玄素師太在指點琴舞幾招後說,“兩把劍,就在戒律堂,你拿若水劍。”
玄清師太坐在於連城對面。只到玄素師太拿著一些吃的過來,琴舞才跟著進來。
“魚已經烤好了,你們吃不吃魚?”
“不用了,我們吃齋飯就好了。”玄清師太說。
於連城想的也是,沒想到她們是佛門中人,在吃的方面也會有所忌諱。於連城一邊津津有味吃魚時,有時偷看一眼琴舞,卻見琴舞也在偷看他,像是有話要說。
“那個為首的人是華山派的人。”琴舞說。
“你為何這麼肯定。”於連城說。
“他的劍招與你使的劍招有些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