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靈異小說 > 極限灌籃 > 第七十五章 證明自己

第七十五章 證明自己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君臨三千世界 成為男團製作人我爆紅 他超乖的[重生] 男朋友是無限遊戲npc 當男主黑化以後[快穿] 大漢科技帝國 快穿之金手指試用員 穿成七零年代漂亮親媽 [網王]我和手冢國光的cp叫螢光 茗門世家 在年代文裡當廠長 我靠藏書館系統搞基建 新神探聯盟之白玉堂同人 穿成年代文後媽對照組後躺贏了 七零對照組獨生女 醒來後穿到流放路上 醫妻三嫁 我在國子監當廚娘 大唐最強太子:開局怒懟李世民 主角獵殺者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暫停結束後,比賽繼續了一分鐘。

進攻籃板球!在古寺和莫方的內線推擠下,秦羽高高躍起拿到了進攻籃板球!這是本場他拿到的第一個進攻籃板球!只是對於這個球的分配,秦羽顯得有些猶豫不決。古寺強悍的防守秦羽已經領教過了,這種不具備任何出手技巧的灌籃對於古寺而言完全不具備任何威脅,一但出手,被古寺冒到的機率,就目前而言超過了百分之七十,秦羽不敢貿然出手。

“秦羽!快傳球!”符燁看到秦羽神態的異樣,古寺剛剛三個蓋帽肯定給了秦羽很大的陰影,再不傳球就要到三秒進攻時間了!

只見秦羽還在猶豫著,心中很矛盾,想直接自己上籃卻害怕被蓋帽而打擊全隊士氣,但又有些不甘心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被冒了三個大帽,怎麼都想要證明自己也是情有可原的。只是時間是不容許浪費的,更何況秦羽還置身於三秒區內。無論的場上原陽的人還是場邊支援原陽的觀眾都緊繃著神經,每球必爭才是決賽級別的精彩之處!不能這麼浪費機會!

秦羽咬緊牙關,蓄力!起跳!

不可能!這球太過勉強了,姑且不說秦羽這樣的身高,就算彈跳能力再好也很難在這個位置起身扣籃!況且前面還有風靈高中的中鋒古寺擋和李煜擋在身前,要扣籃得手難比登天!可是秦羽確確實實起跳了!右手單手將球高高的托起!

要扣籃嗎!李煜跟著起跳了!前面古寺的三個蓋帽讓風靈計程車氣大大的漲了一回,所以李煜認為秦羽這球很可能會因為不服氣而勉強扣籃,古寺能辦到,他也能辦到不是嗎!況且兩人本身就有宿怨,李煜毫不猶豫的起跳了!

古寺是市內一流的中鋒,在全國高中範圍內也算是很少有能出其右的人,對於內線防守的心得頗有造詣,他明白,這個距離,還有李煜這個防守點,就算秦羽的彈跳能力再出色他也很難扣籃得手,所以打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起跳的意思,而是靜觀其變。短短的不到三秒鐘裡,所有人的大腦都在飛速的轉動著,瞬間的轉變就在短短的吐息之間。

“注意球!”莫方大喊到!秦羽還未出手,李煜的手已經劈頭蓋臉的將秦羽的扣籃路線封住了,被封蓋已經成為了早晚的事情。

得手了!李煜心中竊喜,球場上,除了絕殺以外,沒有什麼是比將對手的扣籃封蓋住更激動人心更具有成就感了!就在所有人認為秦羽這個球會被李煜蓋掉的時候!秦羽身體詭異的朝前方傾斜,持球的右手手腕反扣,這種情況下做出這種動作又是為何?身體重心已經傾斜了,連雙腳在空中也變得不自然了。

進攻犯規?照只要秦羽當頭撞倒李煜就會被記上進攻犯規,這球很顯然無法避免了。

林新教練雙手環胸,這個姿勢雖然看似重心丟失,實際上秦羽的重心只是往前傾斜了一點而已,依照秦羽的身體協調能力,鬼步那種逾越常人的平衡協調能力都能夠掌握,這種程度的重心偏移還是在能力範圍內的。只是這次是在空中,沒有支點的情況下,要掌控好平衡協調比起在地面上更加難。可這個姿勢怎麼看都像...,莫非這小子已經掌握了?林新教練有些質疑。

是拉桿拋投!不對!空中換手上籃?只見秦羽身體詭異的變換到一側躲過了李煜的手,秦羽這時就如同側躺在空中一樣,當然,也並未那麼誇張,因為身體並不在同一水平線上,不過總的來說,秦羽漂亮的躲過了李煜的防守!

好機會!這兩天在和方浩的對抗訓練中,為了躲避方浩的防守,礙於自己的投籃能力,秦羽在籃下的進攻方面可是下了許多苦功,這招拉桿上籃是秦羽從方浩那裡借鑒而來的,不過在難度系數上要比一般的拉桿上籃要難得多。這招他也只是一個人演練過並沒有向方浩展示過,本想留著在總決賽對付方浩的,礙於剛剛古寺的那三個蓋帽太過刺激人,秦羽迫不得已才提前用這招。

怎麼可能!雖然有所預料,沒想到在高中生中真的出現了能夠做出這種動作的人,不過這也在古寺的預料範圍之內,好的球員在球場上就要準備好應對一切的可能,雖然很驚異,但還不超出古寺的防守範圍內,就要古寺判斷好路線起跳的時候,擋在秦羽跟前的李煜可就沒有那麼機靈了,李煜情急之下右手本能的往秦羽的手上扇去,“啪”打手犯規!

球從秦羽手中脫手而出!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抗戰鐵血路:八千里路鐵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