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變估計就得餓死,這樣的掌櫃邱秋可不敢請。
“我有兩個兒子,都在房家糧行那邊當夥計,他們的月錢比我掙的還要高一些,否則真的就混不下去了。”掌櫃道:“對了,兩位,要大米還是雜糧,要多少斤的?”
邱秋對米糧沒有興趣,倒是聽說他還有兩個兒子也是幹這一行的倒有點心思了。
“掌櫃,你有沒有考慮也去幫人?”邱秋問著這個姓譚的掌櫃。
“夫人說笑了,我一輩子就只會幹這麼一件事,再說了,老都老了,誰還願意要我呢?”譚掌櫃道:“我除了賣米糧真的什麼都不會,還是太笨了!”
邱秋主張的是人不要浮躁,一輩子幹一件事就好。
腳踏實地幹好一件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對這個譚掌櫃的實誠倒是看上了。
“房家糧行的月錢可還高?”邱秋要挖牆腳的話就得了解了解:“你那兩個兒子做得可如意?”
“夫人說笑了,哪有如意不如意之說啊,下苦力掙飯吃,打打罵罵扣月錢也是常有的事,可是,你不做又能幹什麼呢。這事兒也怨我,是我讓他們做糧行的,要是年輕的時候學點別的手藝也不有看人臉色過日子了。”
原來是這樣的!
房家糧行口碑不行?
“這房家糧行也是八年前才興起的。”譚掌櫃回憶道:“早些時候,雖然昌泰 的糧都是從大宇進貨,但是商人還多,各人的價格都有出入,選擇也不少。可是,自從八年前房家糧行進入了昌泰市場,不出半年時間就變了一個樣,能從大宇進糧的也就只有他房家一家了。”說到這兒譚掌櫃拍了拍腦門:“你看看我,我這是說什麼呢,給你們說又有什麼用?”
有用啊,有大用的!
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邱秋問那些糧商呢。
“死的死傷的傷賠得賠虧得虧,誰還敢跑昌泰。”譚掌櫃說半年後有一個商人從大宇進了幾千斤糧回昌泰庫房,一夜之間化為了灰燼還燒死了兩個看庫房的老頭兒,老本都給賠光了。
非正常手段的競爭!
邱秋花兒嗅到了不一樣的味道!
房家在京城伏小大樹底下好乘涼,沒想到爪牙卻伸長在了異國他鄉。
在別人的 地盤上倘且混得風聲水起的,可見不是一個簡單的!
房家身後,一定有著一股神秘的力量,越發讓邱秋重視。
“譚掌櫃,不瞞你說,我家夫人想在昌泰開糧行。”花兒在邱秋的示意下投石問路:“就是缺合適的掌櫃和店小二。”
“夫人,這一行萬萬不能幹啊!”譚掌櫃扳著手指數這八年來昌泰近二十家糧行已經倒下了十四家,餘下六家全都是他這般靠著祖業不出租子錢才苦苦支撐:“夫人,您要有點閑錢隨便在昌泰幹哪一行都比這一行掙錢。”
“譚掌櫃,聽說南冥的糧食也是從昌泰進的貨,是不是真的?”難得這個譚掌櫃什麼都樂意分享,邱秋自己就問他。
“錯不了,但是,夫人,你也別指望能從你的糧行進貨,人家來找的也是房家糧行的。”譚掌櫃搖頭嘆息:“同樣是糧行,房家可是做得有聲有色,貨源充足銷路順暢,這樣的本事不是哪一個糧行都能做到的。所以啊,奉勸夫人,您別來淌這一趟渾水,你是趟不下去的。”
就憑這句話,邱秋覺得譚掌櫃是可以請的人了!
聽說邱秋還是要做,想要請自己當掌櫃,還想要請他家兩個兒子,譚掌櫃睜大了眼睛,心道今天是上了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