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邱秋聽說啟民送回京的西瓜換了一萬兩銀票覺得很是劃算。
皇家人就是財大氣粗啊。
別說自己種的西瓜了,就是連著兩千畝田土種出來的糧食都值不了一萬兩。
所以說,有錢人家就是不一樣。
“夫人,再生稻抽穗了。”自從知道可以再長一季水稻後,何管事和莊戶們一直都在盼望。
從抽芽到抽穗,時間不長,卻是讓人看到了無限的希望。
“很好!”邱秋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說不忐忑是假的。
投資還是蠻大的,萬一出現什麼意外,她的計劃就得落空。
自然界才是萬物的主宰,不管是哪個朝代在土地上的付出從來沒有被懈怠。
邱秋帶人種的西瓜也算是豐收了。
不僅供自己吃,還分給了莊戶們,餘下的就拿出去賣給大戶人家。
“夫人,這是賣瓜所得。”物以稀為貴,何管事將帳本呈上:“賣瓜共得了三百二十二兩銀子。”
要何管事說,種什麼糧食藥材,還不若都種西瓜。
想不到這些圓圓的東西還這麼值錢。
“這二十二兩銀子你分下去吧。”邱秋收了帳本和整銀,將零頭留了下來:“這段日子摘收運送和吆喝買賣,大家都出了力,都給大家分一點賞錢。”
多多少少也是一個心意。
至於說何管事認為種瓜比種糧劃算的事,邱秋卻是持了不同的意見。
“首先一點,糧食才是根本。民以食為天,不能棄根本於不顧,本末倒置就要餓飯。”看來不僅僅是現代,就是這古代的人都有功利心的。
“再有一個,西瓜最是吃肥,一般種三年這土地就會貧脊。”邱秋道:“土地還是以出糧為準。”
原來是這樣的。
“或許有一天,如果大家都不種糧只種瓜,或許有一天就會有大的變化。”邱秋道:“人人手中都有大筆銀錢,但是卻買不到糧,錢多糧少,就要餓飯。”
“夫人,這個道理我懂。”何管事是農民自然是明白的。
“所以,我決定抓根本,我的天下糧倉不僅要收糧,我們自己的莊子也得産糧。”邱秋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靠人不如靠已。”
好一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夫人做事果然是有成算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再生稻抽穗發芽再到穀子變成了金黃。
“又是一片豐收的景象”關嬤嬤感慨道:“你這一年兩季的想法還真是錯不了。”
“娘,這是上天厚愛南方。”同樣的東西在北方可就行不通了:“南方的人是有福氣的。”
“是啊,一年兩季,只要勤勞一點不至於餓飯。”關嬤嬤點了點頭:“明年春你又要去哪裡?”
邱秋咧嘴笑了,她的老孃最是瞭解自己。